搜索
首页 《符读书城南》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意思:飞黄腾踏去,不能只是癞蛤蟆。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符读书城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劝学诗,通过描述学习与不学习的不同结果,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首段通过比喻,将学习比作木匠的规矩,只有遵循规矩才能制作出精美的木器;将人比作腹中有诗书的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充实自己。诗人通过这些比喻,强调了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 二、三段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如果不勤奋学习,就会变得空虚。诗人通过对比贤明与愚笨的人,说明无论贤愚,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有所成就;如果不学习,就会堕入困境。 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通过描述两个家庭出生的孩子,展示了学习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孩子们从小在一起玩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最后,诗人以两个例子结尾,一个出身贫贱却通过学习获得了高位,一个出身富贵却因不学无术而堕落。这两个例子再次强调了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阐述了学习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诗人呼吁人们要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努力,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首诗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
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蟾蜍

    读音:chán chú

    繁体字:蟾蜍

    短语:癞蛤蟆

    英语:toad

    意思:亦作“蟾蠩”。亦作“蟾诸”。
     
     1.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色

  • 不能

    读音:bù néng

    繁体字:不能

    短语:未能 力所不及 无从 不许

    英语:cannot

    近义词: 不行、不及、不克

    反义词:

  • 飞黄

    引用解释

    1.传说中的神马名。又名乘黄。《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 高诱 注:“飞黄,乘黄也,出西方,状如狐,背上有角,寿千岁。”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2.指古代勇士 飞廉 与 中黄伯 。《文选·张协<七命>》:“於是 飞 黄 奋鋭, 賁 石 逞技。” 李周翰

  • 腾踏

    读音:téng tà

    繁体字:騰踏

    意思:(腾踏,腾踏)
    亦作“腾蹋”。
     
     1.提起脚踏或踢。
      ▶唐·顾况《险竿歌》:“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绾头髻盘旋风。”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神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