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

意思:二庭已经叩头,五岭都来王。

出自作者[唐]李峤的《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接受边疆的征召,率领徒众修筑朔方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首段描绘了边疆的景象,犬羊族群在边境上奔腾,而王者的军队正在修筑城池,展现出一种雄壮而紧张的气氛。诗人对王事尽忠,不畏艰辛,展现了其忠诚和勇敢。 中间部分则是对边疆的描述,展现出边疆的荒凉和草木的悲凉,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凭轼问古今,感慨兴亡,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段则是对国家治理的赞美,诗人认为新的政策能够带来昌盛和繁荣,同时也表达了对贤能之人的怀念和对国家永康的期待。诗人对王事尽忠,对国家治理有独到见解,展现了其智慧和远见。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忠诚、勇敢、智慧和远见。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奉诏受边服,总徒筑朔方。
驱彼犬羊族,正此戎夏疆。
子来多悦豫,王事宁怠遑。
三旬无愆期,百雉郁相望。
雄视沙漠垂,有截北海阳。
二庭已顿颡,五岭尽来王。
驱车登崇墉,顾眄凌大荒。
千里何萧条,草木自悲凉。
凭轼讯古今,慨焉感兴亡。
汉障缘河远,秦城入海长。
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
道隐前业衰,运开今化昌。
制为百王式,举合千载防。
马牛被路隅,锋镝销战场。
岂不怀贤劳,所图在永康。
王事何为者,称代陈颂章。
作者介绍 谢灵运简介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但他历仕五朝,先是依附张易之兄弟及武三思,继而又追随韦氏一党,其人品多受诟病。史家评价,贬抑居多。

关键词解释

  • 五岭

    读音:wǔ lǐng

    繁体字:五嶺

    英语:Five Ridges

    意思:(五岭,五岭)
    亦作“五领”。
     大庾岭、越城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的总称,位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

  • 二庭

    引用解释

    1.两个王庭。(1) 东汉 时指 南匈奴 与 北匈奴 。 东汉 建武 二十四年, 匈奴 左贤王 蒲奴 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 比 不得立,乃率部南依 汉 ,自立为单于, 匈奴 遂有南北之分。《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其后 匈奴 争立,日逐来奔……於是 匈奴 分破,始有南北二庭焉。”(2) 唐 代指 西突厥 分裂后的南北二部。 咄陆 可

  • 来王

    读音:lái wáng

    繁体字:來王

    意思:(来王,来王)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
      ▶《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
      ▶《南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