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江对雪》 披蓑渔立柳边航,戴笠僧归竹外庄。

披蓑渔立柳边航,戴笠僧归竹外庄。

意思:披着蓑衣渔翁立柳边航,戴斗笠僧人归竹外庄。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春江对雪》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云作寒飞鸟绝,花雨纷纷暮成雪》是一首描绘春天雪景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而美丽的春雪图。 首联“春云作寒飞鸟绝,花雨纷纷暮成雪”,诗人以春云、飞鸟、花雨等意象,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与雪花的纯净洁白,形成鲜明的对比。春天的云朵在寒风中凝结,仿佛在提醒人们春天的短暂与冬天的寒冷;而飞鸟在春云下消失,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勃勃与冬天的寂寥。花雨纷纷,暮色中落下的雨滴仿佛变成了雪花,更增添了诗的意境。 颔联“江山最好雪中看,况是东风二三月”,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雪中的江山,强调了春雪的美妙和魅力。在春雪的映衬下,江山显得更加美丽,而春风中的春雪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颈联“披蓑渔立柳边航,戴笠僧归竹外庄”,诗人以渔翁和僧侣的意象,描绘出春雪中不同身份的人们的活动,丰富了诗的内涵。渔翁在柳树下的小船上披着蓑衣,僧侣在竹林外的庄子上戴着笠帽归家,这些细节描绘出春雪中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草暖尚迷双鹭白,树寒先露一莺黄”,诗人以双鹭和黄莺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春雪中的生机与活力。尽管春草暖洋洋地生长,但仍然被春雪所迷;尽管树木温暖,但仍然有黄莺在树枝上啼叫。这些细节描绘出春雪中的生命力和美丽。 最后两句“我愁春雪看难久,重为江山更回首”,诗人表达了对春雪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他担心春雪的美丽难以长久,因此每次看到它都会更加留恋和欣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雪中的江山、人们的生活和生命的美丽。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艺术天赋,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雪景的佳作,它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云作寒飞鸟绝,花雨纷纷暮成雪。
江山最好雪中看,况是东风二三月。
披蓑渔立柳边航,戴笠僧归竹外庄。
草暖尚迷双鹭白,树寒先露一莺黄。
我愁春雪看难久,重为江山更回首。
莫煮清贫学士茶,且沽绿色人间酒。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披蓑

    读音:pī suō

    繁体字:披蓑

    意思:
     1.着蓑衣。
      ▶五代·崔道融《田上》诗:“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宋·范成大《有怀石湖旧隐》诗:“冷云着地塘蒲晚,谁为披蓑暖钓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