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徵明饮怡老园有诗次其韵》 吴王锁夏有残敔,特起幽亭据要津。

吴王锁夏有残敔,特起幽亭据要津。

意思:吴王锁夏有残鱿,特别在幽亭占据重要地位。

出自作者[明]王鏊的《徵明饮怡老园有诗次其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吴王锁夏有残敔,特起幽亭据要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欣赏。 首联“吴王锁夏有残敔,特起幽亭据要津”,诗人描绘了一个历史遗迹的场景,吴王锁夏的遗迹虽然已经残破,但仍然屹立不倒,亭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一联通过对比历史遗迹的残破与自然景色的美丽,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颔联“剩水绕时伤往事,短墙缺处见行人”,诗人通过描绘残缺的水环绕着过去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在的无奈。短墙缺口处可以看到过往的行人,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颈联“绿杨动影鱼吹日,红药留香蝶护春”,诗人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绿杨在阳光下摇曳生姿,鱼儿在水中吹出阳光的影子,红色的芍药花留有春的气息,蝴蝶在花间飞舞。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对春天的喜爱。 尾联“为问午桥闲相国,自非刘白更谁亲”,诗人以询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只有刘禹锡和白居易这样的贤臣才值得亲近。这一联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王锁夏有残敔,特起幽亭据要津。
剩水绕时伤往事,短墙缺处见行人。
绿杨动影鱼吹日,红药留香蝶护春。
为问午桥闲相国,自非刘白更谁亲。
作者介绍
王鏊(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即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颂其文。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鏊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他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参与过多次政治改革和军事征战。王鏊主张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以提高政治效率。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科举制度的改革,促进人才选拔和教育公平。

除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贡献,王鏊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充满山水意境,代表作有《看梅》、《水调歌头·游南溪》等。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创立了“震泽派”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王派”。

关键词解释

  • 吴王

    读音:wú wáng

    繁体字:吳王

    意思:(吴王,吴王)

     1.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
      ▶《国语•吴语》:“吴王·夫差

  • 要津

    读音:yào jīn

    繁体字:要津

    英语:key place

    意思:
     1.重要的津渡。亦比喻要害之地。
      ▶唐·刘禹锡《偶作》诗:“万里长江水,征夫渡要津。”
      ▶《旧五代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