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酹江月》 激浊扬清,明真削伪,扫荡诸邪僻。

激浊扬清,明真削伪,扫荡诸邪僻。

意思:激浊扬清,第二是削弱伪,扫荡其他邪恶。

出自作者[元]姬翼的《酹江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修行的,表达了作者对道的追求和理解的深度。 首先,诗的开头,“初机学道,道无形着脚、如何踪迹”,表达了初入修行之道的人的困惑和迷茫,不知道如何找到道的踪迹。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宇宙的真理,生命的本质。 接着,“只在灵源方寸地,体正元初端的”,作者似乎找到了答案,指出道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保持内心的纯真和无邪,就能接近道。 然后,“激浊扬清,明真削伪,扫荡诸邪僻”,这里表达了修行的过程就是要清除杂念,弘扬真理,扫除假象和偏见。 “迷云消散,密通方外虚实”,这两句描绘了修行的进展,云雾消散,通向方外的真实之路显现出来。 “主人堂上无为,环枢应运,不许纤尘及”,这里表达了修行的主体要保持无为的状态,让自然规律发挥作用,不允许有任何微小的尘垢干扰。 “径入无何真境界,明秀高峰玉立”,这两句描绘了修行的结果,进入无何有之乡的真正境界,如同明秀的高峰独立。 最后,“逍遥游宴,寿同高厚无极”,表达了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达到逍遥游宴的境界,寿命与天地同长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真理、清除杂念、保持内心纯真、无为而治、通向真实之路、达到逍遥游宴的境界的过程。它展示了作者对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初机学道,道无形着脚、如何踪迹。
只在灵源方寸地,体正元初端的。
激浊扬清,明真削伪,扫荡诸邪僻。
迷云消散,密通方外虚实。
主人堂上无为,环枢应运,不许纤尘及。
径入无何真境界,明秀高峰玉立。
瑞气冲融,祥光赫奕,忘尽尘樊质。
逍遥游宴,寿同高厚无极。

关键词解释

  • 明真

    读音:míng zhēn

    繁体字:明真

    意思:纯真;淳朴。
      ▶汉·阮瑀《隐士诗》:“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

    解释:1.纯真;淳朴。

    造句:

  • 激浊扬清

    引用解释

    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本指冲去污水,浮起清水。后用以喻斥恶奖善。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於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浊扬清,如医治疾,扶正气,始可御外邪。” 洪深 《抗战

  • 扫荡

    读音:sǎo dàng

    繁体字:掃盪

    英语:clean-out

    意思:(参见扫盪,扫荡)

    近义词: 涤荡、横扫、荡涤

    解释:1.亦

  • 扬清

    读音:yáng qīng

    繁体字:揚清

    意思:(扬清,扬清)
    谓称扬美德。
      ▶唐·司空图《成均讽》:“变唯尚质,贵在扬清;动以敷愉,绰之仁义。”参见“扬清激浊”。

    解释:1.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