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龙吟 送侍御安公陕西行台,用马西麓韵》 激浊扬清,提纲振纪,要归中道。

激浊扬清,提纲振纪,要归中道。

意思:激浊扬清,提纲振起,要回家途中。

出自作者[元]张野的《水龙吟 送侍御安公陕西行台,用马西麓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词看似抒发的是作者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实则表达了他忧国忧民,愿为国家提拔贤能、拯救百姓于水火的情怀。 上片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瘦筇携风烟,归来闲吟啸,给人一种超脱世俗、淡雅恬静的感觉。然后提到“济时人物,天公又早,安排都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和对天公不作美的感慨。接着,“凤诏泥封,乌台霜凛,好音新报”一句,似乎在传达一种朝廷的召唤和严肃的气氛。而“见西山一带,浮岚滴翠,晚色又添多少”则又带给人一种宁静而壮美的自然景色,也隐喻着作者内心的波澜起伏。 下片开头“千里威声先到。正秋风渭波寒早。”一句,豪气冲天,英姿飒爽,展示了作者的雄心和气概。“袖中霹雳,何须直把,世间惊倒。”这句更是表达了作者胸有成竹,不惧世俗的眼光和压力。然后,“激浊扬清,提纲振纪,要归中道。”作者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向,希望能激浊扬清,振兴国家。“但从今剩把,救民长策,向灯前草。”这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希望为国家提出救治百姓的策略。 整首词气势磅礴,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才和国家的忧虑,更有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坚定的立场和雄心壮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瘦筇携得风烟,归来拟待闲吟啸。
济时人物,天公又早,安排都了。
凤诏泥封,乌台霜凛,好音新报。
见西山一带,浮岚滴翠,晚色又添多少。
千里威声先到。
正秋风渭波寒早。
袖中霹雳,何须直把,世间惊倒。
激浊扬清,提纲振纪,要归中道。
但从今剩把,救民长策,向灯前草。

关键词解释

  • 激浊扬清

    引用解释

    语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本指冲去污水,浮起清水。后用以喻斥恶奖善。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利害》:“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於数子,亦有一日之长。”《花月痕》第四六回:“今日之事,必先激浊扬清,如医治疾,扶正气,始可御外邪。” 洪深 《抗战

  • 中道

    读音:zhōng dào

    繁体字:中道

    英语:middle of the road

    意思:I

     1.半途;中途。
       ▶《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 提纲

    读音:tí gāng

    繁体字:提綱

    英语:outline

    意思:(提纲,提纲)

     1.提举网的总绳,举网。
      ▶唐·杜甫《又观打鱼》诗:“苍江渔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

  • 扬清

    读音:yáng qīng

    繁体字:揚清

    意思:(扬清,扬清)
    谓称扬美德。
      ▶唐·司空图《成均讽》:“变唯尚质,贵在扬清;动以敷愉,绰之仁义。”参见“扬清激浊”。

    解释:1.谓

  • 要归

    读音:yào guī

    繁体字:要歸

    意思:(要归,要归)

     1.要点所在;要旨。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汉书•艺文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