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月二日即事》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意思:只把公忠答谢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出自作者[宋]华岳的《二月二日即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色和自然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首联“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潮水昨晚在平滩上退去,一场春雨催促着花朵绽放,颜色半含。这里通过“没平滩”描绘出春潮退去后的平静景象,通过“一雨催花”描绘出春雨对春天的催生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颔联“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时令变化。大雁在元宵佳节时从塞北呼唤归来,燕子则在新的社日里衔着新泥飞到江南。这里通过大雁和燕子的活动,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时令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颈联“无欢不必游花籍,有病何须置药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对于没有欢乐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对于生病的人也不需要带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不刻意追求繁华,也不畏惧疾病的态度。 尾联“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是诗人对公忠于天地、家庭儿女自然成长的承诺。诗人表示将公忠于职守,不问儿女闹闹的冠簪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职守的忠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淡然处世、公忠职守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和时令变化,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籍,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关键词解释

  • 公忠

    读音:gōng zhōng

    繁体字:公忠

    英语:\"Gongzhong\"

    意思:公平忠实;尽忠为公。
      ▶《庄子•天地》:“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

  • 从教

    读音:cóng jiào

    繁体字:從教

    意思:(从教,从教)

     1.听从教导。
      ▶《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 儿女

    读音:ér nǚ

    繁体字:兒女

    短语:亲骨肉 囡

    英语:children

    意思:(儿女,儿女)

     1.子女。
      ▶《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

  • 冠簪

    读音:guān zān

    繁体字:冠簪

    意思:
     1.使冠固定于髮髻上的簪子。
      ▶明·沈德符《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宝货不可胜计,沈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绀碧色,出以示余。”
      ▶明·李东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