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意思:吴国地遥江与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三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三月桃花、寒食节、吴地陵墓、新愁旧恨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 首联“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描绘了春天景象,辛夷花谢,小桃花初开,寒食节过后,正是春意盎然之时。这两句诗以花开花谢为引,引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短暂和珍贵。三月是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因为它象征着青春和活力,然而三月一过,青春便不再回来。这里用“少年”比喻三月,表达了对青春的留恋和感慨。 颈联“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墓断草连天。”描绘了吴地的江海陵墓,以及陵墓上的草连上天际。这一联描绘了生死离别、时空变换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无奈。 尾联“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最后两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新愁旧恨”的无奈,只能去邻家瓮底眠,即只能在酒醉中忘却烦恼。这里用“瓮底眠”形象地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三月春景、生死离别、时空变换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无奈。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汉陵

    读音:hàn líng

    繁体字:漢陵

    意思:(汉陵,汉陵)
    汉代帝王的陵园。
      ▶元王逢《钱塘春感》诗:“骊山草暗墟周业,郿坞花繁失汉陵。”
      ▶清·纳兰性德《望海潮•宝珠洞》词:“汉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

  • 连天

    读音:lián tiān

    繁体字:連天

    英语:incessanly; reaching the sky; for several days in a row

    意思:(连天,连天)

     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