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意思:琴断了很多时间,台存还起思。
出自作者[明]筠隐遂的《伯牙台》
全文创作背景
《伯牙台》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知名人物——俞伯牙和钟子期密切相关。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而钟子期则是他的知音。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成为了这首诗歌的创作源泉。伯牙台,相传为俞伯牙弹琴的地方,故址在今湖北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侧。据《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诗题中的“遗音”,指流传下来的琴曲,如《高山流水》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