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伯牙台》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遥怜千古调,只得一人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怀古之情和知音难觅的诗歌。首句“琴绝已多时”给人一种世事沧桑,琴音已逝的悲凉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次句“台存尚起思”则表明虽然琴音不再,但是弹琴的台子依然存在,引发人们的思考,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思念之情。 “遥怜千古调”一句,作者深深地感叹那些曾经美妙的音乐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能通过想象去体验那远古的曲调。最后一句“只得一人知”,则表达了知音难觅的遗憾,那些美妙的音乐,只有少数人能真正理解和欣赏,暗示了一种人与音乐、知音之间深深的连结和怀念。 整首诗充满了怀旧和追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知音难觅的遗憾和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敬仰和对艺术的热爱。
创作背景
《伯牙台》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知名人物——俞伯牙和钟子期密切相关。俞伯牙是著名的琴师,而钟子期则是他的知音。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成为了这首诗歌的创作源泉。伯牙台,相传为俞伯牙弹琴的地方,故址在今湖北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侧。据《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诗题中的“遗音”,指流传下来的琴曲,如《高山流水》之类。
相关诗词
  • 1
    [宋]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 2
    [宋]
    枯桐斲山骨,弦以冰蚕丝。
    信指发孤调,悠然造希夷。
    扬以寄吾欢,抑以写吾悲。
    悲欢生我心,无庸他人知。
    我若有黄金,不铸钟子期。
    寄语伯牙翁,绝弦良可嗤。
  • 3
    [明]
    昨日经过欢燕时,满堂歌舞金屈卮。
    日日日斜舞长袖,夜夜夜深歌接?。
    今日欢情犹未足,炙鸡絮酒还来续。
    何戡虽善歌,唐衢亦善哭。
    一生一死复一杯,或歌或泣还成曲。
    座上多白云,门前总流水。
    人琴叹俱亡,风流浑不死。
    十千五千未满杯,三弦四弦已盈耳。
    佳婿佳儿垞帐前,故人故宴帷堂里。
    山阳笛,伯牙琴,至今千载为知音。
    平生尊酒若常在,生死交情深不深。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