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豆踠行》 鄱阳十日路断截,庐山百姓啼寒饿。

鄱阳十日路断截,庐山百姓啼寒饿。

意思:鄱阳十天道路截断,庐山百姓哭寒冷饥饿。

出自作者[明]李梦阳的《豆踠行》

全文创作背景

《豆踠行》是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在大风吹雪、天寒地冻的恶劣气候条件下,百姓和官兵所遭受的苦难。诗中的“豆踠”是一种野菜,被用作救济饥荒的食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明代的一些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导致人民生活困苦,需要以野菜充饥。通过诗歌的形式,李梦阳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关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当大风吹雪过,湖船无数冰打破。
冰骧<山畾>峞山岳立,行人骇观泪交堕。
景泰年间一丈雪,父老见之无此祸。
鄱阳十日路断截,庐山百姓啼寒饿。
旌竿冻折鼙鼓哑,浙军楚军袖手坐。
将军部兵蔽江下,飞报沿江催豆踠。
邑官号呼手足皴,马骡鸡犬遗眠卧。
前时边达三千军,五个病热死两个。
弯弓值冻不敢发,昔何猛毅今何懦。
李郭邺城围不下,裴度淮西手可唾。
从来强弱不限域,任人岂论小与大。
当衢寡妇携儿哭,秋禾枯槁春难播。
纵健征科何自出,大儿牵繵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关键词解释

  • 鄱阳

    读音:pó yáng

    繁体字:鄱陽

    意思:(鄱阳,鄱阳)

     1.地名。
      ▶春秋·楚·番邑,秦置番县,汉改鄱阳县。今改波阳县,在江西省东北部。
      ▶《史记•楚世家》“吴复伐楚,取番”张守节正义引唐

  • 庐山

    读音:lú shān

    繁体字:廬山

    英语:Lushan

    意思:(庐山,庐山)
    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又名匡山、匡庐。相传周有匡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北魏·郦道元

  • 十日

    读音:shí rì

    繁体字:十日

    意思: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命后羿射落九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淮

  • 寒饿

    读音:hán è

    繁体字:寒餓

    意思:(寒饿,寒饿)
    寒冷饥饿。
      ▶唐·李公佐《庐江冯媪传》:“又久困寒饿,得美食甘寝,不复言。”
      ▶宋·苏轼《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张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诗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