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
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意思:
我已吃瓤肥,始终不担心鼎俎。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
全文赏析
原题: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觜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
相关句子
山色凭阑外,花香退食余。
--
出自《夏日楼居漫兴(二首)》作者:[明]王九思
衣多藏之笥,食余积之囷。
--
出自《书室杂兴》作者:[宋]陆游
食余盐虎卧,坐久炭猊蹲。
--
出自《对雪和子{辶加苇}用欧阳子韵》作者:[宋]王之道
马过谈经后,乌来施食余。
--
出自《天界寺》作者:[明]皇甫汸
便使柳肥终解舞,莫惊梅瘦为含酸。
--
出自《梅花二首》作者:[宋]张耒
唯有青山无一事,不忧风雨不忧晴。
--
出自《归渡柴墟江口》作者:[宋]宋伯仁
似鹤如云一个身,不忧家国不忧贫。
--
出自《偶题(一作郑遨诗)》作者:[唐]杜光庭
不忧佛日居衡阳,不忧无人振颓纲。
--
出自《送二僧之衡阳》作者:[宋]释慧空
多病多愁老使君,不忧风雨不忧贫。
--
出自《台州四诗》作者:[宋]尤袤
我不忧千花万花枝压折,亦不忧千山万山石冻裂。
--
出自《三月五日复雨霰》作者:[宋]钱时
鼎俎陈龙凤。
--
出自《和阳纳言听鸣蝉篇》作者:[南北朝]颜之推
味非鼎俎和。
--
出自《咏螺蚌诗》作者:[南北朝]谢惠连
鼎俎修蚃,时惟礼崇。
--
出自《祀风师乐章·迎神》作者:[唐]包佶
豆边鼎俎,金石丝簧。
--
出自《建隆郊祀八首》作者:[宋]窦俨
鼎俎修蚃,时惟礼崇。
--
出自《郊庙歌辞·祀风师乐章·迎神》作者:[汉]汉乐府
礼修鼎俎,奠歆瑶币。
--
出自《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送神》作者:[汉]汉乐府
鼎俎流芬,樽彝荐美。
--
出自《郊庙歌辞·蜡百神乐章·迎神》作者:[汉]汉乐府
豆登在列,鼎俎斯俦。
--
出自《绍兴祀皇地祗十五首》作者:[隋]佚名
诗句原文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
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跳踉趁僮仆,吐舌喘汗雨。
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盗肉亦小疵,鞭箠当贳汝。
再拜谢恩厚,天不遣言语。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鼎俎
读音:
dǐng zǔ
繁体字:
鼎俎
意思:
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周礼•天官•内饔》:“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
▶郑玄注:“取于镬以实鼎,取于鼎以实俎。
鼎俎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