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意思:
询问探知秦国经过,看山识禹的功绩。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
全文赏析
原题: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
相关句子
唐址莽荆榛,安知秦宫殿。
--
出自《曲江》作者:[宋]李复
秦郎不知我,我岂知秦郎。
--
出自《听唱秦少游溪路雨添花词感旧作》作者:[宋]晁说之
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
--
出自《古树》作者:[清]杜濬
不必茂为祖,因知秦有人。
--
出自《经甘相庙》作者:[宋]李新
聊过看果行。
--
出自《咏园花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云间一过看飞仙。
--
出自《渔父词十三首》作者:[宋]蒲寿宬
云间一过看飞仙。
--
出自《渔父词/渔父》作者:[宋]蒲寿宬
亦有游人往来否,不应闲过看花时。
--
出自《仲春有怀》作者:[宋]张栻
烟销雨过看不足,晴翠鲜飙逗深谷。
--
出自《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作者:[唐]权德舆
黄绢飞来,青灯无寐,盥手薰香百过看。
--
出自《沁园春 次前韵》作者:[元]刘敏中
宿寺期嘉月,看山识故云。
--
出自《奉送陆中丞长源诏征入朝》作者:[唐]皎然
匡庐突兀踞江滨,人道身山识不真。
--
出自《庐山》作者:[现代]何满子
知君怀古有高趣,我擥襄山识佳处。
--
出自《题陈主管东墙三岘图》作者:[宋]陈造
不辞遍历安禅地,要使溪山识主人。
--
出自《题金相寺三首》作者:[宋]苏坚
阁经吏部重为记,山识吴天旧铸钱。
--
出自《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作者:[宋]梅尧臣
深山尚禹功。
--
出自《白帝城怀古》作者:[唐]陈子昂
伯仲禹功,力距扬墨。
--
出自《畴依》作者:[宋]王柏
书野分疆,禹功疏奠。
--
出自《宋初祀神州地祗三首》作者:[隋]佚名
书野分疆,禹功疏奠。
--
出自《宋初祀神州地祗三首》作者:[隋]佚名
公于是时,不下禹功。
--
出自《张宣公书简帖赞》作者:[宋]岳珂
诗句原文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禹功
读音:
yǔ gōng
繁体字:
禹功
意思:
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左传•昭公元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清·戴名世《杨维岳传》:“践土而思禹功,食粟而思稷德。”
解释:
禹功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