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齐州同音》 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

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

意思:谁回答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要忘记。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寄齐州同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西湖夜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不忘初心的珍视。下面我们将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西湖一曲舞霓裳”中,诗人借用了“霓裳”的典故,表现了宴会上歌舞升平的热闹场面。西湖的美景与舞动的霓裳相映成趣,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次句“劝客花前白玉觞”描绘了主人在花前劝酒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白玉觞”形象地表现了酒器的精美,也暗示了酒宴的高雅氛围。 第三句“谁对七桥今夜月”中,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夜晚的西湖。七桥和明月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卷,令人陶醉。 结句“有情千里不相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尽管与友人相隔千里,但因为有情相系,彼此并不会忘记。这里也蕴含了诗人对不忘初心、保持真挚情感的期许。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夜宴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深厚友情和不忘初心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西湖一曲舞霓裳,劝客花前白玉觞。
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有情

    读音:yǒu qíng

    繁体字:有情

    英语:sattva

    意思:
     1.有情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

  • 相忘

    读音:xiāng wàng

    繁体字:相忘

    意思:彼此忘却。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宋·苏轼《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