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意思:惊波动连接,拔出佩剑曳雷电。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英雄英勇战斗的诗歌,它以“佽飞斩长蛟”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登舟出征的壮丽场景,以及英雄拔剑斩蛟的英勇形象。 首句“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直接点明故事背景,引出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英雄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两句,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登舟出征的场景比作虎啸山林,将激水比作龙战,生动地描绘了出征的壮丽场景。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两句,诗人运用了夸张和拟人化的手法,将英雄拔剑斩蛟的场景描绘得惊心动魄。惊动的波浪连绵起伏,英雄拔剑时发出的曳雷声,令人震撼。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战斗的结果,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英雄的英勇行为摧毁了蛟龙的鳞片,英雄的血染红了江水。 最后,“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千秋万代后人的期望。诗人希望千秋万代后人能够感受到古代英雄的英勇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敬仰之情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英雄的英勇形象和壮丽场景。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对千秋万代后人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连山

    读音:lián shān

    繁体字:連山

    意思:(连山,连山)

     1.古《易》名。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疏:“其卦以纯艮为

  • 惊波

    读音:jīng bō

    繁体字:驚波

    意思:(惊波,惊波)
    惊险的巨浪。
      ▶汉·张衡《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似巨峙。”
      ▶唐·司空图《连珠》:“盖闻霁日纔升于拂曙,则蚁穴自开;澄川或激于惊波,则龙舟莫进

  • 雷电

    读音:léi diàn

    繁体字:雷電

    短语:打雷 霹雳

    英语:thunderbolt

    意思:(雷电,雷电)

     1.打雷和闪电。
      ▶《书•金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