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日登山》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意思:连山似惊涛骇浪,重叠出沧海。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九日登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为引子,描绘了诗人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首先,诗中提到了陶渊明的不与世相逐,以及他因为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成为了本州牧的偶遇。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重阳节时,因为不得意而虚度时光的情景。这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和无奈。 然后,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与友人相约,在城南的响山之下,俯瞰宛水之湄的情景。这里充满了欢快和愉悦的气氛,友人们欢歌笑语,弹琴吹笛,饮酒赏菊,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诗中还提到了琴高、冯夷等传说中的神仙故事,以及献鲤、龟兆等民俗传说,这些都为诗歌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登高远眺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他相信即使沧洲远离了自己的诺言,但明天仍然可以等待。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的描绘,给人一种壮美之感,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和豁达。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它不仅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这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连山

    读音:lián shān

    繁体字:連山

    意思:(连山,连山)

     1.古《易》名。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贾公彦疏:“其卦以纯艮为

  • 惊波

    读音:jīng bō

    繁体字:驚波

    意思:(惊波,惊波)
    惊险的巨浪。
      ▶汉·张衡《西京赋》:“散似惊波,聚似巨峙。”
      ▶唐·司空图《连珠》:“盖闻霁日纔升于拂曙,则蚁穴自开;澄川或激于惊波,则龙舟莫进

  • 沓出

    读音:tà chū

    繁体字:沓出

    意思:纷繁出现。
      ▶《花月痕》第四六回:“这肇受高兴,开起夜宴,于是万炬齐明,百花沓出。”

    造句:

  • 溟海

    读音:míng hǎi

    繁体字:溟海

    意思:
     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
      ▶《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登玄圃者,悟丘阜之卑;浮溟海者,识池沼之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