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意思:屈原过去投入湘江而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龙舟竞渡场面的诗歌,充满了动感和力量。 首句“雷奔电逝三千儿”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描绘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接着,“彩舟画楫射初晖”则进一步描绘了舟船的华美和阳光的照耀,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这两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龙舟竞渡时鼓声如雷,舟船鳞甲翻动的场景,以及三十六龙高擎浪花飞溅的壮丽景象。这里的“三十六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舟竞渡的常见描述,代表着竞渡的龙舟数量。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两句则将屈原与龙舟竞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屈原是端午节的重要人物,他在投江自尽后,其精神与魂魄一直留在湘水之中。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两句描绘了日暮时分的场景,笛声悠扬,似乎能将人的思绪带到江中,与江鬼一同感受那悠远的愁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和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 湘水

    读音:xiāng shuǐ

    繁体字:湘水

    意思:即湘江。
      ▶汉·东方朔《七谏•哀命》:“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鲁迅《湘灵歌》:“

  • 千古

    读音:qiān gǔ

    繁体字:千古

    英语:eternal

    意思:
     1.久远的年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
      ▶唐·李白

  • 昔日

    读音:xī rì

    繁体字:昔日

    短语:已往 往常 昔年 早年 旧时 往年 往 以往

    英语:formerly

    意思:往日;从前。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 灵均

    引用解释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