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 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意思:第二年高佳宴,华轩照渌波。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对宴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首联“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诗人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表达了宴会的隆重和热烈。“亚岁”指的是某个特殊的节日或庆典,“崇佳”则是对宴会的赞美。而“华轩照渌波”则形象地描绘了华美的车驾和清澈的湖水相互映照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宴会的盛况。 颔联“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这里,“渚芳迎气”描绘了春天早上的生机勃勃,“山翠向晴”则描绘了晴天山色的清新。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颈联“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和谐社会的向往。这里,“推往知时训”可能指的是通过对过去的了解来预测未来的能力,暗示了诗人对社会规律的深刻理解。“书祥”则表达了诗人对祥瑞的追求,“辨政和”则是对社会和谐、政通人和的赞美。 尾联“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宴会的留恋。这里,“从公惜日短”表达了诗人对与会者的共同珍惜时间,“留赏”则是对继续欢聚的期待,“如何”则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时光的留恋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宴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诗人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
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
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华轩

    读音:huá xuān

    繁体字:華軒

    意思:(华轩,华轩)

     1.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闼,珥笔华轩。”
      ▶吕向注:“华轩,殿上曲栏也

  • 亚岁

    读音:yà suì

    繁体字:亞歲

    意思:(亚岁,亚岁)
    冬至。
      ▶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唐·皎然《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诗:“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 渌波

    读音:lù bō

    繁体字:淥波

    意思:(渌波,渌波)
    清波。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梁·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唐·李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