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拄颊宁须笏,无策资身不为书。
意思:有山撑着脸颊宁要版,没有办法养活自己不为书。
出自作者[宋]方岳的《山中用放翁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而内敛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首句“山畦夜雨入春蔬,此手犹存足自誉。”描绘了作者在山间的菜畦中看到春雨滋润下的春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此手”则暗示了作者的手仍然存在,意味着作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还健康。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肯定,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自信和乐观。
“甚爱踏青人已至,未能浮白子姑徐。”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作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踏青,享受春天的美好,但因为某些原因,他不能马上实现这个愿望。这里的“浮白”指的是喝酒,而“子姑徐”则暗示了作者对饮酒的期待,但因为某些原因不能马上实现。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
“有山拄颊宁须笏,无策资身不为书。”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作者认为,即使没有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拿的狭长板子)来支撑脸颊,有山峦作伴也足够了。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精神境界。至于“无策资身不为书”,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敬畏和谦虚。他认识到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来谋生或发展自己的事业,因此他选择保持谦虚和敬畏的态度。
最后两句“莫向夕阳多感慨,百年长短一蘧庐。”是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作者提醒自己不要在夕阳下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因为百年长短都只是一场梦。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豁达和超脱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知识的谦虚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它以一种深情而内敛的方式,展示了作者的精神境界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