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凤凰台》 凤去台存碧草浓,游人来此问遗踪。

凤去台存碧草浓,游人来此问遗踪。

意思:凤去台存碧草浓,游人来这里问遗迹。

出自作者[宋]陈舜俞的《凤凰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凤去台存碧草浓,游人来此问遗踪。》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的诗,通过对一个名为“凤去台”的古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兴衰的感慨。 首句“凤去台存碧草浓”中,“凤去台存”描绘了凤鸟离去后,台榭依旧存在的景象,而“碧草浓”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这种对比,既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也表达了历史的永恒。 “游人来此问遗踪。”描绘了游客来到这里,询问过去的遗迹,表达了历史的痕迹已经被人们遗忘,只有遗迹还在。这也暗示了社会的变迁和人心的变化。 “故巢风月已千载,好景阑干空数重。”这两句诗描绘了凤去台的历史,已经经过了千年的时间,而现在的好景,也只是在栏杆边数重好景罢了。这种对比,既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无奈。 “府坐循良黄太守,舆乘仁圣汉高宗。”这两句诗是在赞扬那个地方的官员是一位有德行的循良官员,他能够继承和发扬儒家仁政的理念。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期望和理想。 “竹花生子梧桐老,底事丹山信未逢。”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实现的感慨。竹子生子,梧桐树老去,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避免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凤鸟为何还没有出现在丹山上呢?这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凤去台的历史和现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兴衰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儒家仁政理念的期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凤去台存碧草浓,游人来此问遗踪。
故巢风月已千载,好景阑干空数重。
府坐循良黄太守,舆乘仁圣汉高宗。
竹花生子梧桐老,底事丹山信未逢。

关键词解释

  • 碧草

    读音:bì cǎo

    繁体字:碧草

    意思:
     1.青草。
      ▶南朝·梁·江淹《贻袁常侍》诗:“幽·冀生碧草,沅·湘含翠烟。”
      ▶唐·陈子昂《春臺引》:“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臺而写忧。”<

  • 游人

    读音:yóu rén

    繁体字:游人

    短语:观光者 度假者 观光客 旅行者

    英语:(n) tourist

    意思:(参见游人)

     1.无产业的流浪者。

  • 遗踪

    读音:yí zōng

    繁体字:遺蹤

    英语:old address

    意思:(遗踪,遗踪)

     1.晋·潘岳《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觌高掌之遗踪。”
      ▶《宋书•傅亮传》:“钻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