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和曾秘丞见赠》 身外浮华尽闲物,不将穷达问君平。

身外浮华尽闲物,不将穷达问君平。

意思:身体表面浮华尽闲物,不想穷达问君平。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又和曾秘丞见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后,对自己过去所走的道路进行反思,对自己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进行重新审视,在苦闷中仍保持气节的精神面貌。 首联“谬因文字立虚名,寓直金銮冒宠荣”直接点明自己的过去,由于文字上的因缘,得到了一个虚名,在皇帝身边担任官职,却冒着宠荣。文字因缘,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肯定,寓直金銮殿,则是说明作者曾有过高贵的地位。 颔联“两度黜官谁是援,二毛侵鬓自堪惊”写作者两次被贬官的遭遇,表达出对现实的愤慨。两度黜官,意味着作者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然而究竟谁是背后推手,谁对作者有援引之恩,已不可考。而“二毛侵鬓”,白发渐生,意味着作者已逐渐步入晚年。 颈联“宫花谩遣梦来梦,山蕨聊供醉后羹”是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反思。宫花烂漫,只能让梦境中来到;山蕨作羹,却能供醉酒后的自己享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尾联“身外浮华尽闲物,不将穷达问君平”是作者对未来的态度。对于过去的浮华生活,作者已经看淡,不再去追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问君平,意味着不再去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保持自己的气节和操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道路的反思和对自己所持立场观点和思想倾向的重新审视。尽管遭遇政治上的挫折,作者仍然保持气节和精神面貌。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谬因文字立虚名,寓直金銮冒宠荣。
两度黜官谁是援,二毛侵鬓自堪惊。
宫花谩役春来梦,山蕨聊供醉後羹。
身外浮华尽闲物,不将穷达问君平。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君平

    读音:jūn píng

    繁体字:君平

    意思:汉高士严遵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成都。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南朝·宋·鲍照《咏

  • 身外

    读音:shēn wài

    繁体字:身外

    意思:自身之外。
      ▶晋·陆机《豪士赋》序:“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谀之说。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唐·杜甫《绝句漫兴》之四:“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清

  • 浮华

    读音:fú huá

    繁体字:浮華

    英语:vanity

    意思:(浮华,浮华)

     1.讲究表面上的华丽或阔气,不务实际。
      ▶汉·王充《论衡•自纪》:“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