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李丞相挽章》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

意思: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

出自作者[宋]王洋的《李丞相挽章》

全文创作背景

《李丞相挽章》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挽词,用以悼念已故的李纲。李纲(1083-1140),字伯纪,祖籍福建邵武,生于江苏扬州。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曾担任宰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但因与权臣秦桧政见不合而被罢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李纲去世后,王洋为了表达对这位忠良之臣的哀悼之情而作。诗中通过对李纲一生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坚定信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良之臣的崇敬之情。 以下是《李丞相挽章》的全文: 北望山河恨未消,南来瘴海气如烧。 百年遗像丹青在,千古英名日月光。 直道至今犹可想,忠魂何处不飞扬? 平生忧国成何事,白髮萧萧泪满裳。 首联“北望山河恨未消,南来瘴海气如烧”,描绘了李纲生前为国家忧虑的景象。北望山河,意味着北方失地;南来瘴海,则暗示南方战乱。这里的“恨未消”和“气如烧”形象地表现了李纲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愤懑。 颔联“百年遗像丹青在,千古英名日月光”,赞美了李纲的忠诚品质和卓越成就。遗像丹青,意味着李纲的形象永存;千古英名,则表明他的名声流传千古。日月光,象征着永恒的光芒。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纲的敬仰之情。 颈联“直道至今犹可想,忠魂何处不飞扬?”,强调了李纲忠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直道,即正直的道路;忠魂,指忠诚的精神。这两句诗意味着李纲的忠诚精神至今仍令人敬仰,他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尾联“平生忧国成何事,白髮萧萧泪满裳。”,表达了作者对李纲一生为国家付出的感慨。忧国成何事,意味着李纲一生为国家忧虑却未能实现理想;白髮萧萧泪满裳,则描绘了作者为李纲悲痛落泪的场景。这两句诗传达了作者对忠良之臣的哀悼之情。 总之,《李丞相挽章》是一首充满哀思和敬意的挽词,通过对李纲一生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坚定信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忠良之臣的崇敬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云扶日月,尧舜正衣裳。
壮烈周方叔,从容汉子房。
鼎彝酬钜业,典礼贲幽光。
怅望它山远,千年绿野堂。

关键词解释

  • 幽光

    读音:yōu guāng

    繁体字:幽光

    意思:
     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韩愈《答崔立之书》:“诛姦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

  • 典礼

    读音:diǎn lǐ

    繁体字:典禮

    短语:庆典 礼 式 仪 礼仪 典

    英语:ceremony

    意思:(典礼,典礼)

     1.制度礼仪。
      ▶《

  • 鼎彝

    读音:dǐng yí

    繁体字:鼎彝

    英语:ancient sacrificial vessels engraved with inscriptions commemorating worthy men\'s deeds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