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意思:名山什么壮观,玄览一徘徊。

出自作者[唐]崔湜的《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全文创作背景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是唐朝诗人崔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骊山登山活动有关。在唐代,皇帝经常会率领群臣登上骊山,欣赏美景并赋诗唱和,成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 登骊山的活动在宫廷中非常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会随行,用诗歌来描绘骊山的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崔湜作为唐代文人,也参与了这种活动,并创作了《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这首诗来描绘骊山的美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御路穿林转,旌门倚石开。
烟霞肘后发,河塞掌中来。
不学蓬壶远,经年犹未回。
作者介绍 崔湜简介
崔湜(646年-713年),字正则,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收藏家和官僚。他是唐代中期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诗歌、散文和书法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崔湜曾担任过左拾遗、工部侍郎和翰林学士等职务,因为他的才华而得到了当时的重用和赏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以自然为题材,且具有浓郁的山水意境,代表作品有《黄鹤楼》、《题都城南庄》等。他还擅长写散文,代表作品有《洛阳女儿行》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此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和收藏家,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字画和器物,对后世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崔湜是唐代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文、书法和收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名山

    读音:míng shān

    繁体字:名山

    英语:famous mountain; well-known mountain

    意思:
     1.着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

  • 徘徊

    读音:pái huái

    繁体字:徘徊

    短语:犹豫不决 迟疑不决 裹足不前 游移 举棋不定 动摇 踌躇不前 优柔寡断 犹疑 瞻前顾后

    英语:linger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