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黄降自宜城赴官许昌》 高斋挂榻骊歌后,坐守尘编少往不。

高斋挂榻骊歌后,坐守尘编少往不。

意思:高斋挂床骊歌后来,因守尘编少去不。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赠黄降自宜城赴官许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内敛的感觉,充满了对学术、艺术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完美追求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修养的坚持。 首联“所学从谁得最完,豫间新出已难攀”,似乎在表达诗人对于知识完备性的追求,以及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出现,难以掌握的感慨。这反映了诗人对学问的谦逊和敬畏态度。 颔联“不摇声利心能定,欲正哇淫手自删”,则表达了诗人对待名利和欲望的态度,即心境稳定,不为声色所动,对于不正当的欲望,自我约束,自我删除。这体现了诗人的自律和自我修养。 颈联“颍水珠玑来席上,鄢城桃李在人间”,此联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的广泛交际和深厚的人际关系,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多彩的赞美。 尾联“高斋挂榻骊歌后,坐守尘编少往不”,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专注于学问的态度。在高斋之上,挂着榻,听着离别的歌声,静静地守护着尘封的书卷,很少外出。这体现了诗人的学术专注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名利、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展示了诗人的自我修养和专注精神,给人一种深沉、内敛、理性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所学从谁得最完,豫间新出已难攀。
不摇声利心能定,欲正哇淫手自删。
颍水珠玑来席上,鄢城桃李在人间。
高斋挂榻骊歌后,坐守尘编少往不。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坐守

    读音:zuò shǒu

    繁体字:坐守

    英语:defend tenaciously; be firmly entrenched in

    意思:
     1.犹固守;死守。
      ▶汉·王充《论衡•谢短

  • 骊歌

    读音:lí gē

    繁体字:驪歌

    英语:a song of farewell

    意思:(骊歌,骊歌)
    告别的歌。
      ▶南朝·梁·刘孝绰《陪徐僕射晚宴》诗:“洛城虽半掩,爱客待骊歌。”

  • 高斋

    读音:gāo zhāi

    繁体字:高齋

    意思:(高斋,高斋)

     1.高雅的书斋。常用作对他人屋舍的敬称。
      ▶唐·孟浩然《宴张别驾新斋》诗:“高斋徵学问,虚薄滥先登。”
      ▶明徐祯卿《在武昌作》诗:

  • 挂榻

    读音:guà tà

    繁体字:掛榻

    意思:
     1.谓礼待贤士。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邦君伫德,宁无挂榻之思;州将钦风,应有题车之命。”参见“下榻”。
     
     2.指寺院中暂住的过往僧人。

  • 后坐

    读音:hòu zuò

    繁体字:後坐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