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葭菼连秋渺渺长,归舟犹叹滞江乡。

葭菼连秋渺渺长,归舟犹叹滞江乡。

意思:葭菼连秋渺渺长,回船还感叹滞留江乡。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秋日江居写怀(七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乡愁的诗,通过对芦苇、归舟、农事、大雁、牛羊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句“葭菼连秋渺渺长”,葭菼指的是芦苇和荻,连绵不绝的芦苇在秋天的景色中显得格外悠长。渺渺长则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景色广阔无垠,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深深的乡愁。 “归舟犹叹滞江乡”是诗人对未能及时回家的感叹。滞江乡意味着诗人仍然停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不能与家人团聚,这无疑加深了他的思乡之情。 “客衣欲冷邻机急”描绘了秋天的气候变化,使诗人意识到寒冷的季节即将来临,邻机急则暗示了农事繁忙,人们开始准备秋收。 “农事初成野饭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秋收景象,野饭香则暗示了丰收的希望,使诗人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信心。 “千里断云随雁骛,半村残照送牛羊”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天空和乡村的景色,千里断云伴随着大雁飞翔,半村残照送别了牛羊,这些都使诗人感到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和谐。 最后,“有愁不解登高赋,空使频回宋玉肠”是诗人的感慨,有愁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登高赋指的是《登高赋》这篇文章,是诗人表达思乡之情的手段。然而,即使有愁,诗人却无法消除它,只能让宋玉的肠为他代言,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思乡之情的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和乡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秋景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葭菼连秋渺渺长,归舟犹叹滞江乡。
客衣欲冷邻机急,农事初成野饭香。
千里断云随雁骛,半村残照送牛羊。
有愁不解登高赋,空使频回宋玉肠。
¤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归舟

    读音:guī zhōu

    繁体字:歸舟

    意思:(归舟,归舟)
    返航的船。
      ▶南朝·宋·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
      ▶唐·杜甫《晓望白帝城盐山》诗:“春城见松雪,始拟进归舟。”

  • 渺渺

    读音:miǎo miǎo

    繁体字:渺渺

    英语:remote

    意思:
     1.幽远貌;悠远貌。
      ▶《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尹知章

  • 葭菼

    读音:jiā tǎn

    繁体字:葭菼

    意思:芦与荻。均为水生植物名。
      ▶《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
      ▶毛传:“葭,芦;菼,薍也。”
      ▶汉·张衡《东京赋》:“内阜川禽,外丰葭菼。”
      

  • 长归

    读音:cháng guī

    繁体字:長歸

    意思:(长归,长归)
    谓逝世,去世。
      ▶北周·庾信《周赵国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况复仙臺永别,无复箫声;傅母长归,惟留琴曲。”
      ▶唐·韩愈《祭周氏侄女文》:“今

  • 江乡

    读音:jiāng xiāng

    繁体字:江鄉

    意思:(江乡,江乡)
    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
      ▶唐·孟浩然《晚春卧病寄张八》诗:“念我生平好,江乡远从政。”
      ▶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展海子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