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途中早发》 隐士应高枕,无人问姓名。

隐士应高枕,无人问姓名。

意思:隐士应该高枕无忧,没有人问过姓名。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途中早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水流白烟起,日上彩霞生。隐士应高枕,无人问姓名》是一首描绘晨起望见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早起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首联“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描绘了诗人清晨在庭院中望见启明星,匆匆忙忙地开始新的一天。“中庭”暗示了诗人早起,也暗示了其内心的急迫感。“事晨征”则表达了诗人对早晨的珍惜和积极的态度。 颔联“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景象,寒冷的树木上的鸟儿刚刚开始活动,霜冻的桥上还没有行人的足迹。这里用“初动”和“未行”描绘出早晨的宁静和清新,同时也表达出诗人独自面对自然的孤独和宁静。 颈联“水流白烟起,日上彩霞生。”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早晨的水流和彩霞,表现出早晨的生机和活力。“白烟”和“彩霞”的描绘都带有鲜明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尾联“隐士应高枕,无人问姓名。”诗人通过想象隐士的生活,表达出对宁静、孤独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应高枕”暗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羡慕和向往。“无人问姓名”则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自然的孤独和寂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晨起望见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早起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羡慕。诗中的景象描绘生动,语言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水流白烟起,日上彩霞生。
隐士应高枕,无人问姓名。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高枕

    读音:gāo zhěn

    繁体字:高枕

    英语:high pillow

    意思:
     1.枕着高枕头。谓无忧无虑。
      ▶《战国策•齐策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唐·韩愈

  • 隐士

    读音:yǐn shì

    繁体字:隱士

    短语:逸民

    英语:hermit

    意思:(隐士,隐士)

     1.隐居不仕的人。
      ▶《庄子•缮性》:“隐,故不自隐。古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 姓名

    读音:xìng míng

    繁体字:姓名

    英语:name and surname

    意思:姓和名字。
      ▶《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