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柳枝辞十二首》 蒙蒙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

蒙蒙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

意思:蒙蒙堤畔柳含烟,怀疑是阳和二月天。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柳枝辞十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蒙蒙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鞦韆。》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的氛围。 首句“蒙蒙堤畔柳含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堤畔的柳树在春雨中轻轻摇曳,仿佛含着轻烟一般。这里的“蒙蒙”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轻柔,而“含烟”则让人想象到柳树在春雨中更显生机勃勃,仿佛带着一丝朦胧的诗意。 “疑是阳和二月天”一句,诗人将春天比喻为温暖宜人的二月,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这里的“阳和”是春天的别称,指气温回升、大地回春的季节。而“二月”则让人想象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三句“醉里不知时节改”,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醉酒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也即忘记了岁月的更迭和季节的变换。这种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洒脱和超然物外的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 最后一句“漫随儿女打鞦韆”,诗人描绘了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在户外玩耍的场景,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和欢乐。这里的“漫”字表达了诗人随性而为、无忧无虑的心态,而“鞦韆”则是儿时常见的户外游戏用具,象征着欢乐和童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家庭温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诗中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给人以温馨和欢乐的感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蒙蒙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
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鞦韆。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阳和

    读音:yáng hé

    繁体字:陽和

    英语:Duong Hoa

    意思:(阳和,阳和)

     1.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 蒙蒙

    读音:méng méng

    繁体字:蒙蒙

    短语:小雨 细雨 烟雨

    英语:drizzly

    意思:(参见懞懞,濛濛,矇矇)

     1.模煳不清貌。
      ▶《楚

  • 二月

    读音:èr yuè

    繁体字:二月

    造句:

  • 月天

    读音:yuè tiān

    繁体字:月天

    意思:
     1.见“月天子”。
     
     2.指月亮或月光。
      ▶唐·皮日休《华山炼师所居》诗:“深夜寂寥存想歇,月天时下草堂来。”
      ▶宋·陆游《山园杂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