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雪咏》 去年暖风日,冬在春已还。

去年暖风日,冬在春已还。

意思:去年暖风日,冬季在春季以来。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雪咏》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雪花和寒冬的诗,诗中表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叹。 首先,诗人赞美雪花的洁白,不需要任何描绘和赞美,它的美丽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然后,他提到古今诗人都用相似的辞藻来描绘雪花,表现出对雪花美丽和纯洁的共识。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和联想,描绘了冬天的景象。他提到去年的暖风季节已经过去,冬天来临,山林变得深碧,溪水声潺潺。草木开始萌动,梅花盛开。然而,随着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人们开始感到生活的艰辛。炉火无法抵御寒冷,衣物也无法保暖。飘风撼动木石,难以出门。人们深居简出,拥抱着炉火,仍然感到寒冷。仰望天空,云层堆叠,仿佛要压垮房屋和山峰。在这样的环境中,元气消耗殆尽,飞鸟也难以展翅高飞。 最后,诗人以排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河流被冰封,莽苍间一片荒凉的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冬天的描绘,展现出生活的艰辛和自然的力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雪花和冬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艰辛的感叹。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融为一体,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雪花好洁白,不待咏说知。
区区取相似,今古同一辞。
薛能比众作,小去笔墨畦。
谁能出千载,为雪立传碑。
四座且勿歌,听我白雪诗。
天地于降雪,其功大艰难。
去年暖风日,冬在春已还。
山屏尽深碧,危溜声亦潺。
草萌各已动,梅花开最繁。
炉火殆可谢,衣絮谁复言。
推排腊已过,一变天更寒。
飘风动木石,激射难出关。
深房拥高燎,领肘曾不温。
仰视云压叠,垂欲藉屋山。
元气不复呵,飞鸟折羽翰。
谁排河汉流,欲堕莽苍间。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风日

    读音:fēng rì

    繁体字:風日

    意思:(风日,风日)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李白《

  • 去年

    读音:qù nián

    繁体字:去年

    英语:last year

    意思:刚过去的一年。
      ▶唐·杜甫《前苦寒行》之二:“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宋·苏轼《中秋月》诗之一:“

  • 暖风

    读音:nuǎn fēng

    繁体字:暖風

    意思:(暖风,暖风)
    和暖的风。
      ▶《吕氏春秋•季秋》:“﹝季秋﹞行春令,则暖风来至。”
      ▶唐·韩愈《奉和兵部张侍郎》:“暖风抽宿麦,清雨卷归旗。”
      

  • 已还

    读音:yǐ hái

    繁体字:已還

    意思:(已还,已还)
    以后;以来。
      ▶唐·白居易《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并序》:“自天宝已还,山东士人,皆改葬两京,利于便近。”
      ▶唐·陈鸿《长恨歌传》:“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