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末兰溪道中作》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

意思:什么时候是太平时节,反而觉得人心与道违背。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春末兰溪道中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小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局的忧虑。 首句“山花零落红与绯,汀烟濛茸江水肥。”描绘了山花凋零,落英缤纷的景象,如同红色的云彩散落在江边。烟雾蒙蒙,小江水泛着微光,显得格外肥美。这里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将山花的凋零和江水的肥美融为一体,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担犁锄细雨歇,路入桑柘斜阳微。”描绘了农夫在细雨之后开始耕作,小路通向桑树丛中,夕阳微弱的余晖洒在上面。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农耕的场景,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深喜东州云寇去,不知西狩几时归。”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他欣喜地看到东边的州郡不再遭受贼寇的侵扰,但心中却担忧西边的狩猎何时能结束。这里的“东州云寇”和“西狩”可能指代当时的社会动荡和战乱,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诗人对太平盛世何时到来感到迷茫,他觉得人们的心思与道义相违背。这里的“人心”可能指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贪欲,而“道”则可能指代道义、正义和良知。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方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道德沦丧的痛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风光和农耕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忧虑。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花零落红与绯,汀烟濛茸江水肥。
人担犁锄细雨歇,路入桑柘斜阳微。
深喜东州云寇去,不知西狩几时归。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
作者介绍 聂绀弩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清平

    读音:qīng píng

    繁体字:清平

    英语:peaceful; tranquil

    意思:
     1.太平。
      ▶汉·班固《两都赋》序:“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
      ▶唐·白居

  • 人心

    读音:rén xīn

    繁体字:人心

    英语:popular feeling

    意思:
     1.人的心地。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 时节

    读音:shí jié

    繁体字:時節

    短语:季节 季

    英语:season

    意思:(时节,时节)

     1.四时的节日。
      ▶《吕氏春秋•尊师》:“敬祭之术

  • 何时

    读音:hé shí

    繁体字:何時

    英语:when

    意思:(何时,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
      ▶《楚辞•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唐·韩愈《赠别元十

  • 心与

    读音:xīn yǔ

    繁体字:心與

    意思:(心与,心与)
    以心相许。
      ▶《文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刘良注:“心与,心相许也。”
      ▶唐·裴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