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意思:回答这茫茫,不知不觉成长叹息。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慨和期待。 首句“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描绘了冬夜的寒冷和寂静。五夜指的是通宵达旦,光寒则突显了冬夜的清冷。在这样寒冷的冬夜,月光照在积雪上,雪地显得格外平坦。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清冷而寂静的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沉睡。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这两句,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对西风的感受,并起身披衣,感受着寒风的吹拂。这里的西风,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季节的象征。它预示着严寒的冬季即将来临,让人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这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面对茫茫夜色和积雪的感慨。茫茫的夜色和积雪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未知的未来,让人感到迷茫和无助。长叹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和无奈。 最后两句,“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描绘了早晨即将到来的景象。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作者对早晨的期待和希望,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夜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慨和期待。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忧虑和期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
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
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不觉

    读音:bù jué

    繁体字:不覺

    英语:unconsciously

    意思:(不觉,不觉)

     1.沉睡不醒。
      ▶《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

  • 茫茫

    读音:máng máng

    繁体字:茫茫

    短语:开阔 空旷 广漠 瀚 浩荡 无垠 氤氲 无量 苍茫 浩瀚 无边 广阔 漫无边际 广 浩淼 辽阔 广大 旷 弥漫 一望无际 宽阔 荒漠

  • 成长

    读音:chéng zhǎng

    繁体字:成長

    英语:mature

    意思:(成长,成长)

     1.长大;长成。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