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梦得秋日书怀见寄》 悲愁缘欲老,老过却无悲。

悲愁缘欲老,老过却无悲。

意思:悲愁缘想老,老过却没有悲伤。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答梦得秋日书怀见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人生哲理的诗,通过描述人的衰老过程,展现了生活的悲欢离合。 首联“幸免非常病,甘当本分衰”表达了一种认命的态度,即人可以避免大病,但却无法逃避自然的衰老过程。这种衰老是人的本分,无法避免,应当坦然接受。 颔联“眼昏灯最觉,腰瘦带先知”通过对身体细节的描绘,进一步描述了衰老的具体表现。视力模糊,需要更亮的灯光才能看清,腰带感觉宽松,因为身体变得瘦弱。 颈联“树叶霜红日,髭须雪白时”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人的衰老过程。树叶在霜降之后变得红艳,正如人在年老时,须发变得雪白。 尾联“悲愁缘欲老,老过却无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衰老的深刻理解。悲愁来源于对衰老的恐惧和无奈,但是当真正老去之后,却反而没有了悲愁,因为已经接受了生命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坦然接受的态度。同时,通过自然景象的隐喻,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幸免非常病,甘当本分衰。
眼昏灯最觉,腰瘦带先知。
树叶霜红日,髭须雪白时。
悲愁缘欲老,老过却无悲。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悲愁

    读音:bēi chóu

    繁体字:悲愁

    英语:sad; heavy-hearted; low-spirited

    意思:悲伤忧愁。
      ▶《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 老老

    读音:lǎo lǎo

    繁体字:老老

    英语:grandmother; grandma

    意思:
     1.以敬老之道侍奉老人。
      ▶《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 过却

    读音:guò què

    繁体字:過卻

    意思:(过却,过却)
    过去。
      ▶南唐·冯延巳《思越人》词:“酒醒情怀恶,金缕褪玉肌如削。寒食过却,海棠零落。”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才情雅致》:“任流光过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