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 两唇含合不哆侈,见者能知岂徒尔。

两唇含合不哆侈,见者能知岂徒尔。

意思:两唇含合不哆奢侈,看到的人能知道这只是你。

出自作者[宋]王洋的《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

全文创作背景

《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是宋代诗人王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当时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文字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工具。王洋作为一位文人,他深知文字的重要性,因此他致力于校正字学,希望能够使文字更加规范、准确。 这首诗的首句“校书如扫尘”,比喻校正文字就像扫除尘埃一样,需要耐心和细心。第二句“一字不放过”,表达了作者对文字校正工作的严谨态度,每一个字都不能出错。第三句“切莫笑失脚”,提醒人们在校正文字的过程中要谨慎小心,不能因为疏忽大意而犯错。最后一句“错便成大涴”,强调了一旦出现错误,就会给整个文本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文字校正工作的重视和认真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要谨慎小心,不能马虎大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见微旨,唇舌齿喉母生子,清浊重轻毛发比。
古者八岁方毁齿,小学师承方肄此。
时及春秋循一轨,台兴亦知窥阃壘。
齐人谋莒本秘诡,登楼密语不敢指。
两唇含合不哆侈,见者能知岂徒尔。
后人学疏忽源委,传会流俗兼下里。
庚长吴人记前史,郢永遂令齐亥豕。
少知长老习步跬,红绿谁能辨朱紫。
纵有是师无是士,闻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书几,仿佛声形多取似。
目前趋过或但已,翻覆讨论徒累累。
方侯大梁旧冠履,结发儒衣长槐市

关键词解释

  • 徒尔

    读音:tú ěr

    繁体字:徒爾

    意思:(徒尔,徒尔)
    徒然,枉然。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四:“石犬不可吠,铜驼徒尔为。”
      ▶唐·李颀《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