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陵二首》 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

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

意思:战争揖让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金陵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历史变迁和政治兴衰的,通过对江流、干戈、锡杖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句“上帝於人靡有常,江流何处任兴亡”表达了历史的无常和无序,就像江流一样,它流向何处取决于人的意愿和兴衰。这句诗提醒人们,历史是由人书写的,人的行为和决策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描绘了一个和平、文明的社会景象,与战争和干戈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用锡杖象征和平,社稷山川象征国家,暗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应该以和平、礼仪的方式治理国家,而不是通过战争和暴力。 “故自无人比叔子,尚怜有意保襄阳”表达了诗人对襄阳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叔子指的是叔子辈的人,他们曾经在襄阳保家卫国,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诗人对他们的精神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襄阳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最后,“白头难待太平策,万国明朝建治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愿景。诗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忘记过去的历史教训,但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未来,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政治、人物、未来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愿景。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人们仔细品味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帝於人靡有常,江流何处任兴亡。
干戈揖逊一锡杖,社稷山川半面妆。
故自无人比叔子,尚怜有意保襄阳。
白头难待太平策,万国明朝建治康。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山川

    读音:shān chuān

    繁体字:山川

    英语:mountains and rivers; land; landscape

    意思:
     1.山岳、江河。
      ▶《易•坎》:“天险,不可升也,

  • 锡杖

    读音:xī zhàng

    繁体字:錫杖

    英语:Buddhist monk\'s staff

    意思:(锡杖,锡杖)
    僧人所持的禅杖。其制:杖头有一铁捲,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梵名隙弃罗(Kha

  • 社稷

    读音:shè jì

    繁体字:社稷

    英语:state; the country

    意思:
     1.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
      ▶《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

  • 干戈

    读音:gān gē

    繁体字:乾戈

    短语:乱 仗 烽火 战祸 战乱 战火 战 战事 烽烟 烟尘 刀兵

    英语:arms

    意思: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

  • 揖逊

    读音:yī xùn

    繁体字:揖遜

    意思:(揖逊,揖逊)

     1.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宋·叶适《外论一》:“自景德元年与契丹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于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

  • 面妆

    读音:miàn zhuāng

    繁体字:麵妝

    意思:(面妆,面妆)
    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
      ▶唐·杜甫《负薪行》:“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解释:1.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