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空到真空处,万斛尘埃着碓夫。
意思:如果能空到真空处,万斛尘埃附着碓夫。
出自作者[宋]李昴英的《和徐意一韵赠宝积中空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道是空山却有渠,原来有有亦无无。若能空到真空处,万斛尘埃着碓夫》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它以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即“道是空山却有渠”,引导读者去思考“有”与“无”的深层含义。
首句“道是空山却有渠”,诗人以一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开始,表达出一种看似矛盾但实则深邃的观念。这里的“道是空山”表示的是山的空无和寂静,而“却有渠”则暗示着并非完全空无。这就像生活中的我们,一方面追求内心的空灵和宁静,另一方面又无法避免外界的纷扰和困扰。
第二句“原来有有亦无无”,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指出,真正的“空”并非完全的无,而是超越了“有”和“无”的二元对立,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超越概念、超越语言的境界。这是一种精神的超越,一种心灵的解脱。
第三句“若能空到真空处”,诗人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才能达到这种真正的“空”。这里的“空到真空处”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述,只有当一个人能够完全摆脱物质的束缚,超越概念和语言的限制,才能达到真正的“空”。
最后一句话“万斛尘埃着碓夫”,诗人用一种生动的比喻来表达“空”的力量。这里将万斛尘埃比喻为生活中的困扰和烦恼,而碓夫则象征着人的内心挣扎。只有当心灵达到真正的“空”,才能摆脱这些困扰,像碓夫一样轻松自如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超越概念、超越语言的哲学观念,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才能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自由。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放下物质的束缚,超越概念的限制,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