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山除夜》 儿时颜状听渠改,潇湘水色深挼蓝。

儿时颜状听渠改,潇湘水色深挼蓝。

意思:我当时听他改颜情况,潇湘水的颜色深用蓝。

出自作者[宋]曾几的《南山除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感慨万千的感觉,饱含了人生的哲理和自我反省的精神。 首联“薰风吹船落江潭,日月除尽犹湖南。”描绘了一个场景,船在薰风的吹拂下落入江潭,日月如梭,而诗人仍在湖南。这里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展示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同时薰风的描绘也给人一种生活艰辛的感觉。 颔联“百年所已度强半,十事不能成二三。”诗人在此感叹人生的短暂,一百年的生命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而十件事情中却连两三件都无法完成。这里充满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自我成就的不满和无奈。 颈联“青编中语要细读,蒲团上禅须饱参。”青编指的是古籍,诗人倡导要细读古籍中的语言,深入理解其中的哲理。蒲团上禅则是指修行佛法,诗人认为要充分地参悟佛法,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启示。 尾联“儿时颜状听渠改,潇湘水色深挼蓝。”儿时颜状听渠改,意味着诗人接受并坦然面对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变迁。潇湘水色深挼蓝,用深蓝色的水色象征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修行和提升的追求。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语言流畅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薰风吹船落江潭,日月除尽犹湖南。
百年所已度强半,十事不能成二三。
青编中语要细读,蒲团上禅须饱参。
儿时颜状听渠改,潇湘水色深挼蓝。
作者介绍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关键词解释

  • 潇湘

    读音:xiāo xiāng

    繁体字:瀟湘

    英语:Xiangjiang

    意思:(潇湘,潇湘)

     1.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
      ▶《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

  • 水色

    读音:shuǐ sè

    繁体字:水色

    意思: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梁简文帝《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 儿时

    读音:ér shí

    繁体字:兒時

    英语:childhood

    意思:(儿时,儿时)
    儿童时代。
      ▶鲁迅《野草•风筝》:“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

  • 颜状

    读音:yán zhuàng

    繁体字:顏狀

    意思:(颜状,颜状)
    指脸容,脸色。
      ▶《孔子家语•五帝德》:“吾欲以颜状取人也;则于灭明改之矣;吾欲以言辞取人也,则于宰我改之矣;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则于子张改之矣。”

  • 湘水

    读音:xiāng shuǐ

    繁体字:湘水

    意思:即湘江。
      ▶汉·东方朔《七谏•哀命》:“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鲁迅《湘灵歌》:“

  • 挼蓝

    读音:ruó lán

    繁体字:挼藍

    意思:(挼蓝,挼蓝)
    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
      ▶唐·白居易《春池上戏赠李郎中》诗:“直似挼蓝新汁色,与君南宅染罗裙。”
      ▶宋·周邦彦《蝶恋花•柳》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