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陶神释》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

意思:知道你不是金石,安得长托附。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陶神释》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命、衰老、人性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开始四句,诗人以“二子”为引子,暗指人们本性的纯真,但因物欲的执着而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心念不如初。这里蕴含了对人性变化的感慨。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依附的看法,认为没有永恒不变的情感依附,暗示了人生的无常。然后,他提到了“老君”和“佛”,表示既不相信仙山也不相信佛国,对宗教寄予的永恒之乐表示怀疑。 “甚欲随陶翁”以下四句,诗人表示愿意追随陶渊明,以酒为家,寻求解脱。但他也明白,醉酒和醒来都是有限的,不能真正逃避命运的安排。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无奈接受。 “平生逐儿戏”以下八句,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像是在追逐儿童的游戏,所到之处引人围观,接受人们的赞美或指责。然后他用“弄火”比喻人生的起伏波折,好与坏都像火焰一样燃烧殆尽。 最后的“既无负载劳”四句,表达了他对生活的释然态度,既不再担忧生活的重担,也不再惧怕外来的侵扰。他引用了孔子的故事,暗示人在晚年会有一种对生活思考的觉悟。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考,通过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坦然接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
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
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
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
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
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
平生逐儿戏,处处余作具。
所至人聚观,指目生毁誉。
如今一弄火,好恶都焚去。
既无负载劳,又无寇攘惧。
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安得

    读音:ān dé

    繁体字:安得

    详细释义:1.如何能得、怎能得。含有不可得的意思。文选?宋玉?风赋:『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文选?刘邦?杂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

  • 金石

    读音:jīn shí

    繁体字:金石

    短语:紫石英 方解石 磷灰石 大理石 硝石 铺路石 重晶石 蛋白石 试金石 矿石 冰晶石 冰洲石 花岗岩 铁矿石 橄榄石 黑云母 白云石 辉石 光卤石 石榴石 赭石 海

  • 托附

    读音:tuō fù

    繁体字:托附

    解释:1.受托。 2.依附。

    详细释义:依附别人以提高自己的身分。旧唐书?卷六十二?李大亮传:『然颇托附权幸,倾心以事张易之?昌宗兄弟,由是深为谠正之士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