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儿沆赴昌国学录》 雪霜之际有阳春,波浪之中有砥柱。

雪霜之际有阳春,波浪之中有砥柱。

意思:雪霜的时候有春天,波浪的中有砒柱。

出自作者[宋]陈著的《送儿沆赴昌国学录》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学诗,诗人通过对比仙佛之道与学问的追求,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诗人先来了一番议论,以蓬莱仙岛和佛教圣地宝陀山为例,指出求学并不是为了寻求仙佛之道。接着,诗人提到了滃洲的好学舍,即使在战乱之后,仍然保持着学习的传统。诗人通过巨鳌、长鲸等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滃洲地势的险要,进一步突出了学习环境的艰苦。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连用黄公、茹侯、芷翁、逸少等典故,强调了高尚的节操和卓越的才华是学习的成果。同时,诗人也提到了扶桑、沧溟等自然景象,表现了学习能够使人精神焕发、心胸开阔。 最后,诗人通过潮水的涨落、风涛的澎湃等自然景象,强调了学习需要经历起伏和波折,但最终能够获得身心的领悟和趣味的体验。整首诗以议论为主,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典故,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比仙佛之道与学问的追求,以及运用典故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激励人们要坚定信念,不断追求知识的积累和人生的成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来汝沆,吾语汝。
蓬莱乡,仙者寓,汝行岂为求仙故。
宝陀山,佛者住,汝今岂为礼佛去。
吾闻滃洲好学舍,兵后弦歌尚存鲁。
巨鳌拄牢苍璧岛,长鲸截断红尘路。
黄公高节懔犹在,茹侯英标俨如睹。
芷翁器业国有传,逸少词章家有谱。
扶桑日出长精神,沧溟际天豁襟宇。
潮水生落见乘除,风涛澎湃尝敛阻。
耳目所接皆为学,身心所会当约取。
旦气清明方见性,人生涉历终知趣。
规模要放面前阔,议论要到心平处。
雪霜之际有阳春,波浪之中有砥柱。

关键词解释

  • 阳春

    读音:yáng chūn

    繁体字:陽春

    英语:spring

    意思:(阳春,阳春)

     1.春天;温暖的春天。
      ▶《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

  • 砥柱

    读音:dǐ zhù

    繁体字:砥柱

    英语:nuclear column

    意思:亦作“砥砫”。
     
     1.山名。又称厎柱山、三门山。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当黄河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

  • 雪霜

    读音:xuě shuāng

    繁体字:雪霜

    意思:
     1.雪和霜。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唐·李绅《发寿阳分司敕到又遇新正感怀书事》诗:“渐喜雪霜消

  • 春波

    读音:chūn bō

    繁体字:春波

    意思:
     1.春水的波澜。
      ▶南朝·宋·谢灵运《孝感赋》:“荑柔叶于枯木,起春波于寒川。”
      ▶唐·张泌《春晚谣》:“萧关梦断无寻处,万叠春波起南浦。”
     

  • 中有

    读音:zhōng yǒu

    繁体字:中有

    意思:即中阴。
      ▶《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薀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
      ▶《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