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言妙处无人解,目送孤鸿天际还。
意思:忘记说奇妙的地方没有人理解,目送我鸿天时候回来。
出自作者[宋]杨冠卿的《次韵王鸥盟秋日郊居即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位老者在闲适的生活中,悠然自得地欣赏南山的景象。诗中表达了老者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寥。
首句“老去柴桑昼掩关”,诗人以一种自嘲的口吻描绘了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四处奔波的形象。他白天关闭了家门,仿佛是一个隐居的隐士,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这种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安静、平和的生活场景。
“悠然得意在南山”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远处的南山,那里是他心灵的寄托,是他悠然自得的地方。这里的南山不仅代表了自然的美景,更象征着老者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忘言妙处无人解”,这句诗表达了老者与自然对话的忘我之境,他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沉醉于大自然的美丽之中。然而,这种妙处却无人能解,暗示了老者的内心世界并非轻易能够理解。
“目送孤鸿天际还”,诗人以目送孤鸿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孤鸿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而他也只能目送孤鸿在天际消失,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失落。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老者在晚年生活中的悠然自得和孤独寂寥。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独特体验。这首诗充满了诗意的美和深意,值得一读再读。
相关句子
- 身同玄豹雾中隐,目送孤鸿天际飞。-- 出自《崔申之以诗为别苏明父郭逢叔各有和章谨复用》作者:[宋]葛立方
- 妙处无非日用。-- 出自《西江月·诸老何烦荐口》作者:[宋]张孝祥
- 妙处闲寻。-- 出自《战掉丑奴儿 冬天设粥,益利甚多。烦孙公副》作者:[元]马钰
- 壬妙处用功夫。-- 出自《西江月 赠古知观 藏头》作者:[元]马钰
- 声透九霄妙处。-- 出自《桃源忆故人 何先生欲游海岛,以竹杖赠之》作者:[元]马钰
- 精微妙处心头测。-- 出自《蓬莱客 赠门人》作者:[元]马钰
- 目送飞鸿杳。-- 出自《菩萨蛮 题钱德钧水村图 珊瑚木难卷二》作者:[元]陆祖允
- 目送征鸿去。-- 出自《菩萨蛮·飞云障碧江天暮》作者:[宋]杨冠卿
- 目送落霞江浦。-- 出自《昭君怨·人在醉乡居住》作者:[宋]刘光祖
- 目送冥飞-- 出自《南乡子 秋日旅怀》作者:[元]王结
- 目送楚云空。-- 出自《浪淘沙·目送楚云空》作者:[宋]幼卿
- 目送斜阳岸。-- 出自《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作者:[元]竹月道人
- 目送飞鸿远。-- 出自《桃源忆故人·小园雨霁秋光转》作者:[宋]朱敦儒
- 目送残晖。-- 出自《偷声木兰花·画桥浅映横塘路》作者:[宋]张先
- 目送归鸿。-- 出自《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作者:[宋]贺铸
- 极目送云竹。-- 出自《昭君怨·隔叶乳鸦声软》作者:[宋]赵长卿
-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出自《晓日》作者:[唐]韩偓
- 青山天际小。-- 出自《菩萨蛮 题钱德钧水村图 珊瑚木难卷二》作者:[元]陆祖允
- 故人天际逢。-- 出自《菩萨蛮·靓妆金翠盈盈晚》作者:[宋]侯置
- 问人天际。-- 出自《点绛唇·烟雨楼台》作者:[宋]陈亮
- 悠悠天际旗。-- 出自《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作者:[唐]陈子昂
- 空余天际禽。-- 出自《送从弟蕃游淮南》作者:[唐]王维
- 天际识归舟。-- 出自《望海潮·秦峰苍翠》作者:[宋]秦观
- 遥想归舟天际。-- 出自《谒金门·归去未》作者:[宋]辛弃疾
- 参差远天际。-- 出自《天门山》作者:[唐]李白
- *忘言。-- 出自《江城子 水仙》作者:[元]邵亨贞
- *忘言。-- 出自《江城子 水仙》作者:[元]邵亨贞
- 长揖忘言。-- 出自《减字木兰花·闲人行李》作者:[宋]朱敦儒
- 坐也忘言。-- 出自《一剪梅 述怀赠柳先生》作者:[元]尹志平
- 都在忘言-- 出自《南乡子 宝玄堂偶得》作者:[元]尹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