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十日流杯亭》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意思:身属中很少能回家,木兰花完全失去春期。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三月十日流杯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是典型的中国古诗,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首句“身属中军少得归”描绘了诗人的处境,他身处军队的中军,无法回归家乡。这表达了他作为一名士兵的忠诚和职责,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远离家乡的无奈和思念。 “木兰花尽失春期”一句,通过“木兰花”这一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因为诗人的缺席,错过了与春天的约会。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军中的孤独和寂寞。 “偷随柳絮到城外”一句,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诗人比作随柳絮飘舞的精灵,表达了他渴望自由、渴望回家的心情。这里的柳絮常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和希望,诗人的选择也暗示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行过水西闻子规”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行过水西,听到了杜鹃鸟的叫声,这通常被视为离别和悲伤的象征。在这里,诗人通过子规的叫声表达了他对于离别的悲伤和对于家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了他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于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未来的憧憬。这首诗语言简洁、生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
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木兰

    读音:mù lán

    繁体字:木蘭

    英语:magnolia

    意思:(木兰,木兰)

     1.香木名。又名杜兰、林兰。皮似桂而香,状如楠树。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北则有阴林

  • 木兰花

    引用解释

    1.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唐 、 五代 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 五代 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 宋 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

  • 中军

    读音:zhōng jūn

    繁体字:中軍

    英语:middle troops

    意思:(中军,中军)

     1.古代行军作战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军,由主将所在的中军发号施令。
      ▶

  • 兰花

    读音:lán huā

    繁体字:蘭花

    短语:

    英语:orchid

    详细释义:兰科植物的统称。为多年生草本。叶多数丛生,细长而尖,平行脉。花茎自叶中抽出,上有一朵

  • 春期

    读音:chūn qī

    繁体字:春期

    意思:
     1.春季;春时。
      ▶唐·苏颋《长乐花赋》:“假春期而不彩,虽秋令而不残。”
      ▶唐·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