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二日同福昌令王赞善游龙潭》 游人屏气不敢言,长恐雷霆奋於侧。

游人屏气不敢言,长恐雷霆奋於侧。

意思:游人们屏住呼吸不敢说,长怕雷奋在旁边。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十二日同福昌令王赞善游龙潭》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潭冷浸崖根黑,数峰高入云衢碧。游人屏气不敢言,长恐雷霆奋於侧》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主要描写了一幅潭水、山峰、游人的画面,同时也带有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恐惧。 首句“一潭冷浸崖根黑”,诗人以潭水为切入点,描绘潭水的冷浸,使得山崖的根底都显得漆黑一片。这句诗通过视觉和触觉,生动地描绘了潭水的冷冽和深邃,同时也暗示了山崖的陡峭和险峻。 “数峰高入云衢碧”,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数座山峰高耸入云,云朵在其间漂浮的景象。这句诗通过视觉和空间感,展现了山峰的高耸和云朵的飘逸,同时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壮丽和神秘的感觉。 “游人屏气不敢言”,这句诗描绘了游人在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象时,感到敬畏和恐惧,以至于只能屏住呼吸,不敢言语。这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游人的内心感受,同时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人文情感。 “长恐雷霆奋於侧”,最后一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雷霆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诗人用它来形容自然界的威力,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恐惧。这句诗不仅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紧张感和神秘感,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潭水、山峰、游人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恐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自然景观描写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潭冷浸崖根黑,数峰高入云衢碧。
游人屏气不敢言,长恐雷霆奋於侧。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屏气

    读音:bǐng qì

    繁体字:屏氣

    短语:屏 屏息

    英语:hold one\'s breath

    意思:(屏气,屏气)
    抑止唿吸。形容谨慎畏惧的样子。
      ▶《论

  • 雷霆

    读音:léi tíng

    繁体字:雷霆

    英语:thunderbolt

    意思:
     1.震雷,霹雳。
      ▶《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史记•乐书》作“鼓之以雷

  • 游人

    读音:yóu rén

    繁体字:游人

    短语:观光者 度假者 观光客 旅行者

    英语:(n) tourist

    意思:(参见游人)

     1.无产业的流浪者。

  • 不敢

    读音:bù gǎn

    繁体字:不敢

    英语:dare not

    意思:
     1.谓没胆量,没勇气。亦表示没有胆量做某事。
      ▶《孟子•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
      

  • 霆奋

    读音:tíng fèn

    繁体字:霆奮

    意思:(霆奋,霆奋)
    雷震。喻迅勐,威勐。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
      ▶吕向注:“霆,霹雳也。奋,振也。”
      ▶《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