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落第客塞下代卢龙诸将寄京洛相知四首》 当时烽火急,若个肯捐身。

当时烽火急,若个肯捐身。

意思:当时烽火告急,如果一个肯捐弃身躯。

出自作者[明]阮自华的《落第客塞下代卢龙诸将寄京洛相知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句“破斧入洛下,楼船跨海滨”,描绘了战争的场景,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破斧意味着战争的残酷,楼船则象征着海上力量的强大,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战争的激烈和不易。海滨楼船的出现,也暗示了国家疆域的扩大和领土的变迁。 “金縢风蕴椟,铜柱日生尘”两句,描绘了古代的典故和历史遗迹。金縢是古代的宝箱,蕴椟则是形容典籍的丰富和深厚。铜柱则是古代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威严和尊严。然而,这两句诗却表达了这些历史遗迹已经无人问津,日久生尘,象征着历史的遗忘和文化的衰落。 “彩笔词臣富,牙筹吏部贫”两句,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感慨。彩笔是形容文人的笔墨,词臣是形容文学才子的尊称。这两句诗表达了文人的贫寒和社会的现实。而牙筹则是古代的算筹,吏部则是官名,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这两句诗则表达了吏部官员的清贫和忙碌。 最后,“当时烽火急,若个肯捐身”两句,是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慨。烽火在这里象征着战争和动乱,而捐身则是指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愿意牺牲自己、保卫国家的人的敬仰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通过对战争、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那些愿意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的敬仰和感慨,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破斧入洛下,楼船跨海滨。
金縢风蕴椟,铜柱日生尘。
彩笔词臣富,牙筹吏部贫。
当时烽火急,若个肯捐身。
¤

关键词解释

  • 烽火

    读音:fēng huǒ

    繁体字:烽火

    短语:乱 仗 战祸 战争 战乱 战 战事 干戈 兵戈 刀兵

    英语:signal fire

    意思:
     1.古时边防报

  • 当时

    读音:dāng shí

    繁体字:噹時

    短语:当年

    英语:then

    意思:(当时,当时)
    I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
       ▶《韩

  • 捐身

    读音:juān shēn

    繁体字:捐身

    意思:
     1.丧身。
      ▶《荀子•大略》:“故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再生缘》第二四回:“如若再生山野性,当不得,下官合眷要捐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