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君倚日本刀歌》 徐福行时书示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徐福行时书示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意思:徐福行时书给烧,逸书百篇现在还活着。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君倚日本刀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宝刀的传说和故事,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诗人在开头用“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引入了宝刀的传说,表现出对古代工艺和技术的赞叹。“昆吾”是古代的名剑,诗人用“道远不复通”来形容它的珍稀和神秘。 接着,诗人描述了一把来自日本国的宝刀,“鱼皮装巾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通过描绘宝刀的装饰和材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使读者感受到宝刀的珍贵和独特。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这句诗表达了宝刀的价值和功能,既可作为珍贵的收藏品,又可作为防身的武器。 然后,诗人通过传说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日本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传闻共国居大岛,土壤活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这些叙述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徐福行时书示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这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传承的无奈。 最后,“嗟予乘服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叹坐流涕,鏽涩短刀何足云。”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宝刀和古代文化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思考深度。 整首诗以宝刀为主线,融入了历史、文化、传说等元素,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叙述,使读者对宝刀和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巾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
传闻共国居大岛,土壤活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
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
徐福行时书示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嗟予乘服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叹坐流涕,鏽涩短刀何足云。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逸书

    读音:yì shū

    繁体字:逸書

    英语:ancient works no longer extant

    意思:(逸书,逸书)

     1.特指古文《尚书》。因西汉时出自孔子旧宅壁中,未立博士传之

  • 徐福

    读音:xú fú

    繁体字:徐福

    英语:Xu Fu

    意思:即徐市。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
      ▶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三四:“徐市又作福者,市与芾同,即

  • 行时

    读音:xíng shí

    繁体字:行時

    英语:in vogue

    意思:(行时,行时)
    时行。谓见重于当时。
      ▶清·李渔《怜香伴•欢聚》:“自家京师第一个行时的宾相便是。”
      ▶

  • 焚逸

    读音:fén yì

    繁体字:焚逸

    意思:亦作“焚轶”。
     烧毁、散失。
      ▶《新唐书•刘子玄等传赞》:“臣盗再兴,图典焚逸。”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歆原数三万三千九十卷,固节其猥冗

  • 尚存

    读音:shàng cún

    繁体字:尚存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