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别出塞》 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意思:蜀山我正隐藏,好机会什么时候同。

出自作者[唐]陈子昂的《送别出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高义、壮志和忠诚的,通过对诗人对一位英勇的友人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敬仰和期待。 首句“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直接点明友人的高尚义气,以及他勇猛刚毅的特质,是一位能够让人信服的英雄。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友人前赴后继的壮志,他渴望登上高远的青云,而非像诗人这样白首老翁。 “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描绘了当时战争的紧张局势,而友人则积极响应,准备为国家效力。他将以白马将的身份,腰佩騂角弓,准备战斗。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他的英勇无畏和忠诚。 “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英勇形象,他足以令敌方单于不敢轻举妄动,而天子也期待他能建立卓越的功勋。这两句展示了友人的威望和影响力。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于无法再共同战斗、共享英雄豪情的遗憾。“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在蜀山归隐后,何时才能再有这样的壮丽时光呢?这种遗憾和期待,也是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友人的高义、壮志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英勇友人的深深敬仰和怀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生闻高义,书剑百夫雄。
言登青云去,非此白头翁。
胡兵屯塞下,汉骑属云中。
君为白马将,腰佩騂角弓。
单于不敢射,天子伫深功。
蜀山余方隐,良会何时同。
作者介绍 陈子昂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关键词解释

  • 蜀山

    读音:shǔ shān

    繁体字:蜀山

    意思:蜀地山岳的泛称。
      ▶唐·白居易《长恨歌》:“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温庭筠《锦城曲》:“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元·雅琥《

  • 何时

    读音:hé shí

    繁体字:何時

    英语:when

    意思:(何时,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
      ▶《楚辞•九辩》:“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唐·韩愈《赠别元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