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石竺山二十咏》 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

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

意思:最终为交趾进献,也被普贤骑。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石竺山二十咏》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惜齿埋之土,何曾愿世知。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爱护牙齿的重视,以及对于忽视牙齿健康的态度进行批评。 首先,“惜齿埋之土,何曾愿世知”这句诗表达了对忽视牙齿健康的普遍现象的批评。人们常常忽视牙齿的健康,任由蛀牙、牙周病等问题发生,最终导致牙齿被埋在土中,无法恢复。诗人用“何曾愿世知”表达了对这种忽视态度的质疑,暗示人们应该更加重视牙齿的健康问题。 “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这两句诗则表达了爱护牙齿的重要性。诗人用“终为交趾献”来比喻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因为交趾地区盛产珍珠,这里的人们非常重视珍珠的价值,认为珍珠是珍贵的礼物。同样地,健康的牙齿也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和保护。而“亦被普贤骑”则暗示了牙齿的健康与修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像普贤菩萨骑着白象一样,健康的牙齿也是我们修行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忽视牙齿健康与重视牙齿健康的两种态度,强调了爱护牙齿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牙齿健康与修行、珍宝的价值联系起来,进一步强调了爱护牙齿的重要性。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印象深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惜齿埋之土,何曾愿世知。
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普贤

    读音:pǔ xián

    繁体字:普賢

    英语:Samantabhadra

    意思:(普贤,普贤)
    佛教菩萨名。梵名为Samantabhadra,也译为“遍吉”。与文殊菩萨并称为释迦牟尼佛之二胁士。寺院塑

  • 交趾

    读音:jiāo zhǐ

    繁体字:交趾

    英语:toe

    意思:亦作“交阯”。
     原为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
      ▶汉武帝时为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