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之祀奉呈同行二进士》 浮舟山区郊,秋日丽榆柳。

浮舟山区郊,秋日丽榆柳。

意思:在舟山区郊,秋日丽榆柳。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之祀奉呈同行二进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儒者宫为背景,描绘了学者们勤奋研读经书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公田、课督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煌煌儒者宫,是惟风教首”:开篇两句描绘了儒者宫的庄严和重要性,这里是风教(儒家思想)的起始之地。 2. “群贤日造集,经训谨传授”:这里描绘了众多贤能之士聚集在儒者宫中,严谨地传授经训的场景。 3. “公田有常廪,著令所从久”:公田、常廪等制度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诗人借此表达对公正、稳定的农业生产的向往,同时也对制度的长期实行表示肯定。 4. “逋租积岁月,课督岂宜后”:诗人借此批判社会上的拖欠租税现象,并强调督课租税的必要性。 5. “浮舟山区郊,秋日丽榆柳”:诗人与二三子一同在山间水边游玩,秋日的阳光洒在榆柳之上,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 6. “幸同二三子,谈笑失炎昼”:这里表达了诗人在与二三子一同谈笑中,忘记了炎热的白天的感受。 7. “鄙生窃薄禄,万补无一有”:诗人自谦自己微薄的俸禄无法满足生活需求,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无奈和不满。 8. “伫观盛化流,朝列登秀茂”:诗人期待看到社会风气逐渐变好,人们能够变得优秀和繁荣。 9. “彼微主簿官,岂敢息奔走”: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职责的坚守,即使职位微小也要努力工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儒者宫中的学习场景,表达了对公正、稳定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意识。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热爱和对职责的坚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煌煌儒者宫,是惟风教首。
群贤日造集,经训谨传授。
公田有常廪,著令所从久。
逋租积岁月,课督岂宜后。
浮舟山区郊,秋日丽榆柳。
幸同二三子,谈笑失炎昼。
鄙生窃薄禄,万补无一有。
伫观盛化流,朝列登秀茂。
彼微主簿官,岂敢息奔走。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浮舟

    读音:fú zhōu

    繁体字:浮舟

    意思:
     1.行船。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浮舟江海,捐弃楫櫂。”
      ▶南朝·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浮舟千仞壑,摠辔万寻巅。”
      ▶

  • 秋日

    读音:qiū rì

    繁体字:秋日

    英语:autumn days

    意思:
     1.秋天。
      ▶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晋·潘岳《秋兴赋》:

  • 山区

    读音:shān qū

    繁体字:山區

    英语:mountain area

    意思:(山区,山区)
    多山的地区。
      ▶宋·曾巩《送江任序》:“均之为吏,或中州之人,用于荒边侧境山区海聚之间,蛮夷

  • 榆柳

    读音:yú liǔ

    繁体字:榆柳

    意思:榆树与柳树。
      ▶《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汉·郑玄注:“郑司农说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元·邓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