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秦主客迁侍仪使》 导驾炉烟里,催班漏点中。

导驾炉烟里,催班漏点中。

意思:导套炉烟里,催促班时间点中。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秦主客迁侍仪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了蕃客(即外国人)在唐朝宫廷中的生活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蕃客来曾识,衣冠上国风”中,诗人以蕃客的视角,描绘了唐朝的繁荣景象和礼仪之邦的风范。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蕃客对唐朝的敬仰,也展示了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承恩趋北阙,罢直出南宫”两句诗描绘了蕃客在唐朝宫廷中的生活状态。他们因受到皇帝的恩宠而来到京城,享受着尊荣和荣耀。他们不仅在宫廷中受到礼遇,而且有机会参与朝政,体现了唐朝的开明政治。 “导驾炉烟里,催班漏点中”两句诗描绘了蕃客在宫廷中的活动场景。他们在皇帝的引导下,参加了盛大的仪式,感受到了唐朝的礼仪和庄重。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因为时刻准备着朝见皇帝。 最后两句“时清多奏颂,还向阁门通”描绘了蕃客在唐朝的生活前景。由于唐朝政治清明,蕃客有很多机会为朝廷献上颂词,表达对皇帝的敬意和忠诚。他们的贡献得到了认可,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在宫廷中活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蕃客在唐朝宫廷中的生活,展现了唐朝的开放、包容、政治清明和礼仪之邦的风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繁荣景象和开明政治的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蕃客来曾识,衣冠上国风。
承恩趋北阙,罢直出南宫。
导驾炉烟里,催班漏点中。
时清多奏颂,还向阁门通。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漏点

    引用解释

    漏壶滴下的水点声。 宋 辛弃疾 《蝶恋花·用赵文鼎韵送郑元英》词:“莫向楼头听漏点,説与行人,默默情千万。” 明 杨慎 《临晋道中》诗:“ 解城 闻漏点,星宿满悔臺。”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山程兼水宿,漏点清鉦续。”

    读音:lòu diǎn

  • 炉烟

    读音:lú yān

    繁体字:爐煙

    意思:(炉烟,炉烟)

     1.南朝·梁简文帝《晓思诗》:“炉烟入斗帐,屏风隐镜臺。”
      ▶宋·苏轼《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诗:“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裊裊十里香。”

  • 点中

    读音:diǎn zhōng

    繁体字:點中

    意思:(点中,点中)
    点名选中。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甄希贤﹞叫将出来看时,头一名就点中了春花。”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