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拼音大全 b是什么意思 bo的汉字 bo第二声有什么字

bo第二声有什么字(bó)

    • 拼音:bā

      bā ㄅㄚˉ

       ◎ 木棒。

      其它字义

      fú ㄈㄨˊ

       ◎ 古同“柫”,连枷。

      其它字义

      pèi ㄆㄟˋ

       ◎ 生长(枝叶):“千年老树,椵柞~枿。”

      其它字义

      bó ㄅㄛˊ

       ◎ 箭杪。

      其它字义

      biē ㄅㄧㄝˉ

       ◎ 梧。

    • 拼音:bá
    • 名词 乐器名。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直径约三十至三十五公分,周边扁平而中央凸起的圆铜片。两片相击便可发出浑厚的声音。在戏曲、秧歌及民间乐队中普遍应用。也称为「铜钹」。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bá

      bá ㄅㄚˊ

       ◎ 古人名用字。

    • 拼音:bá
    • 名词 乐器名。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直径约三十至三十五公分,周边扁平而中央凸起的圆铜片。两片相击便可发出浑厚的声音。在戏曲、秧歌及民间乐队中普遍应用。也称为「铜钹」。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bá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à

      (鮊)

      bó ㄅㄛˊ

       ◎ 鱼类的一属,身体延长,侧扁,为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常见的有“翘嘴红鲌”、“短尾鲌”等。

      其它字义

      (鮊)

      bà ㄅㄚˋ

       ◎ 同“鲅”。

      详细解释
    • 拼音:bà

      bó ㄅㄛˊ

       ◎ 魚類的一屬,身體延長,側扁,為淡水經濟魚類之一。常見的有“翹嘴紅鮊”、“短尾鮊”等。

      其它字义

      bà ㄅㄚˋ

       ◎ 同“鮁”。

    • 拼音:bái
    • 江西省景德镇制造瓷器所用的瓷土,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清.朱琰《陶说.卷一》:「石产江南徽州祁门县坪里谷口二山,距窑厂二百里,开窖采取,剖之,中有黑花如鹿角菜者,土人藉溪流设轮作碓,舂细淘净,制如土砖,名曰:『白??』。」
    • 拼音:bái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ǎi
    • 名词 数目字。十的十倍。《说文解字.白部》:「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十为一百。」大写为「佰」。
    • 名词 姓。如古时有百倏,战国时有百丰。
    • 形容词 众多。  【组词】:「百病不侵」。
    • 形容词 总指一切所有的词。《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 ,
    • 参见「百色县」条。
    • 拼音:bǎi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ào
    • 动词 急遽、猛烈。《说文解字.日部》:「暴,疾有所趣也。」《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汉.郑玄.笺:「暴,疾也。」
    • 动词 欺凌。《荀子.性恶》:「则夫强者害弱而夺之,众者暴寡而譁之。」
    • 动词 毁坏、蹧蹋。  【组词】:「暴殄天物」、「自暴自弃」。
    • 动词 空手搏斗。《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宋.邢昺.疏:「空手搏虎为暴虎。」
    • 动词 鼓起、突出。  【组词】:「他气得头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
    • 形容词 残酷凶恶。  【组词】:「残暴」、「暴虐」、「暴行」。
    • 形容词 急躁的。《荀子.强国》:「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唐.杨倞.注:「暴察,谓暴急严察也。」
    • 形容词 急骤的、猛烈的。  【组词】:「暴风」、「暴雨」、「暴饮暴食」。
    • 名词 姓。战国时韩国有暴鸢,汉代有暴胜之。
    • ,
    • 动词 晒。同「曝」。《孟子.滕文公上》:「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 动词 显露。宋.苏洵〈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
    • 拼音:bào
    • 动词 因火或受热猛然炸裂或迸出。《红楼梦.第四九回》:「怪道昨儿晚上灯花爆了又爆,结了又结,原来应到今日。」
    • 动词 突然、猛迅发生。  【组词】:「战事爆发」。
    • 动词 一种烹饪法。将食物用大火热油快炒,并频频以锅铲翻搅材料,至食物刚熟即起锅,比炒所需的时间更短。  【组词】:「爆肚儿」、「酱爆鸡丁」、「葱爆牛肉」。
    • ,
    • 动词 用火烤乾。《集韵.入声.铎韵》:「爆,火乾也。」
    • 形容词 爆烁:枝叶稀疏不密。《诗经.大雅.桑柔》「捋采其刘」句下引汉.郑玄.笺:「及已将采之,则叶爆烁而疏。」
    • 拼音:bào
    • 名词 动物名。即犎牛。背脊上有肉隆起如橐驼,据说可健行三百余里而不须休息。《尔雅.释畜》:「犦牛。」晋.郭璞.注:「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橐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余里。」
    • 拼音:bèi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ì
    • 参见「薜荔」、「薜罗」等条。
    • ,
    • 名词 一种药草。《尔雅.释草》:「薜,山蕲。」
    • 名词 山麻,生于山中。《尔雅.释草》:「薜,山麻。」
    • 动词 破裂。通「劈」。《周礼.冬官考工记.旊人》:「凡陶旊之事,髻垦薜暴,不入市。」
    • 拼音:b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ì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ō
    • 状词 形容发怒的声音。《集韵.入声.觉韵》:「嚗,怒声。」
    • 状词 形容物体迸裂的声音。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四.诺皋记上》:「柳氏遽取(胡桃)翫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嚗然分为两扇。」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 〔~约〕古为流星。

    • 拼音:bó
    • 形容词 马的毛色不纯。《说文解字.马部》:「驳,马色不纯。」
    • 形容词 引申为颜色杂乱或事务纷杂的意思。  【组词】:「斑驳」、「踳驳」、「舛驳」。
    • 动词 争辩事理,否定别人的意见。  【组词】:「反驳」、「辩驳」。《红楼梦.第五五回》:「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
    • 动词 载卸货物。  【组词】:「驳运」、「驳货」。
    • 拼音:bó
    • 副词 脸部变色。同「勃」。  【组词】:「孛然大怒」。
    • 缀词 置于名词前。  【组词】:「孛老」(为元剧中的年老男性)。
    • ,
    • 名词 星名。即彗星。《公羊传.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孛者何?彗星也。」
    • 拼音:bó
    • 名词 兄长。古人以为兄弟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最大。
    • 名词 称谓:(1) 尊称父亲的哥哥。  【组词】:「大伯」、「二伯」。(2) 尊称丈夫的哥哥为「伯」。(3) 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高的人。  【组词】:「老伯」、「世伯」。
    • 名词 古代封建制度里,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第三等。
    • 名词 用以称擅长某种才艺的人。  【组词】:「诗伯」、「画伯」。
    • 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伯宗,楚国有伯州犁。
    • ,
    • 名词 称谓。称丈夫的哥哥。  【组词】:「大伯子」、「二伯子」。
    • ,
    • 名词 古称诸侯的盟主。通「霸」。《左传.成公二年》:「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唐.孔颖达.正义:「伯者,长也。言为诸侯之长也。郑玄云:『天子衰,诸侯兴,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
    • 动词 称霸、统领。《战国策.秦策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1. 手脚指节的响声。

       2. 肥腴。

      其它字义

      dí ㄉㄧˊ

       1. 腹下肉。

       2. 腋下到肋骨尽处部分。

    • 拼音:bó

      基本字义

      bó(ㄅㄛˊ)

      (一)、“䟛”的异体字。

    • 拼音:bó
    • 名词 小瓜。《尔雅.释草》宋.邢昺.疏:「瓞,一名瓝,小瓜也。」
    • 名词 一茎九叶的草。《尔雅.释草》:「瓝,九叶。」
    • 拼音:bó
    • 动词 船只靠岸。  【组词】:「泊舟」、「泊岸」、「停泊」。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动词 栖止、停留。  【组词】:「漂泊」。唐.陈子昂〈古意题徐令壁〉诗:「闻君太平世,栖泊灵台侧。」
    • 名词 湖沼。  【组词】:「湖泊」、「梁山泊」、「杨柳泊」。
    • 形容词 恬静、淡默。  【组词】:「淡泊」。《后汉书.卷五零下.蔡邕传》:「明哲泊焉,不失所宁。」
    • ,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拼音:bó
    • 名词 丝织品的总称。  【组词】:「帛书」、「绢帛」、「帛画」。《孟子.梁惠王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帛敞。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 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狼而有角的野兽:“扼土~,殪天狗。”

    • 拼音:bó

      pā ㄆㄚˉ

       ◎ 古同“葩”。

      其它字义

      bó ㄅㄛˊ

       ◎ 姓。

    • 拼音:bó
    • 名词 隆起的地。《说文解字.邑部》:「郣,地之起者曰『郣』。」
    • 名词 尘土。《说文解字.邑部》「郣」字.清.段玉裁.注:「今俗谓粉之细者曰勃,皆即郣字。」
    • 名词 地名。春秋时齐国属地。
    • 拼音:bó
    • 形容词 繁盛。  【组词】:「蓬勃」、「生气勃勃」。
    • 形容词 变色。《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
    • 名词 冲击产生的浪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没沦别无期。」
    • 副词 突然。参见「勃然」条。
    • 拼音:bó
    • 名词 柏科植物的总称。常绿乔木。性耐寒,叶小、鳞形,纹理细密,是上好材质。有扁柏、侧柏、桧柏、罗汉柏等数种。
    • 名词 姓。如周代有柏景。
    • ,
    • [一]之语音。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1. 戾;强横。

       2. 怨恨。

    • 拼音:bó
    • 名词 金属薄片。通「箔」。《集韵.入声.铎韵》:「铂,金薄也。」
    • 名词 (platinum, Pt)化学元素。原子序78。金属元素之一。色灰白,有光泽,延展性很强,不受酸硷的侵蚀,可供制造化学用具和度量衡用器,也可作装饰品,在化学工业上常用作触媒。也称为「白金」。
    • 拼音:bó
    • 参见「瓟瓜」条。
    • ,
    • 名词 杓子。通「瓠」、「匏」。《广韵.入声.肴韵》:「瓟,似瓠,可为饮器。」《楚辞.刘向.九叹.愍命》:「莞芎弃于泽洲兮,瓟瓥蠹于筐簏。」汉.王逸.注:「瓟,匏也。」
    • 拼音:bó
    • 动词 涌出。《淮南子.原道》:「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汉.高诱.注:「浡,涌也。」
    • 动词 兴起。通「勃」。《尔雅.释诂下》:「浡,作也。」
    • 名词 即渤海。同「渤」。
    • 拼音:bó
    • 动词 拔。《广韵.入声.没韵》:「挬,拔也。」《淮南子.览冥》:「挬拔其本,芜弃其本。」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 禾伤。

    • 拼音:bó

      (襏)

      bó ㄅㄛˊ

       1. 〔~襫〕a.蓑衣一类的防雨衣;b.粗糙结实的衣服。

       2. (襏)

      详细解释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名词 一种农具。即用来打谷的连枷。《玉篇.木部》:「桲,今连枷,所以打谷也。」
    • 拼音:bó
    • 名词 头与身体相连的部分。即颈项。俗称为「脖子」。
    • 拼音:bó
    • 名词 大船。  【组词】:「船舶」。《广韵.入声.陌韵》:「舶,海中大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昔孙权装大船,名之曰『长安』,亦曰『大舶』,载坐直之士三千人。」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 〔~腹〕坎肩儿,背心儿。

      其它字义

      mò ㄇㄛˋ

       1. 古代初丧人用来束发的头巾。

       2. 古代男子包发的头巾。

    • 拼音:bó

      淿

      bó ㄅㄛˊ

       ◎ 古同“泊”。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名词 花蕊。明.张自烈《正字通.艹部》:「花蕊也,通作勃。麻花俗作『麻勃』,即麻蕊也。」
    • 名词 同「荸」。参见「荸荠」条。
    • 形容词 茂盛。同「勃」。  【组词】:「蓊葧」。
    • 拼音:bó
    • 形容词 广大、众多的意思。《广韵.入声.铎韵》:「博,广也、大也、通也。」  【组词】:「广博」、「地大物博」。
    • 形容词 比喻见识广大。  【组词】:「渊博」。《荀子.修身》:「多闻曰博;少闻曰浅。」
    • 名词 姓。如汉代有博子劳。
    • 动词 赌钱。《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鲁句践与荆轲博。」
    • 动词 获取。  【组词】:「博得同情」、「博得美人心」。
    • 拼音:bó
    • 参见「渤海」条。
    • 拼音:bó
    • 参见「鹁鸽」、「鹁鸪」等条。
    • 拼音:bó

      基本字义

      bó(ㄅㄛˊ)

      (一)、同“馎”。

    • 拼音:bó
    • 动词 双方相扑打斗。  【组词】:「搏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
    • 动词 用手扑打。  【组词】:「搏击」。
    • 动词 拍击。唐.李渤〈辨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 动词 攫取、拾取。《史记.卷八七.李斯传》:「铄金百溢,盗跖不搏。」
    • 名词 参见「脉搏」条。
    • 拼音:bó
    • 名词 金属薄片。通「箔」。《集韵.入声.铎韵》:「铂,金薄也。」
    • 名词 (platinum, Pt)化学元素。原子序78。金属元素之一。色灰白,有光泽,延展性很强,不受酸硷的侵蚀,可供制造化学用具和度量衡用器,也可作装饰品,在化学工业上常用作触媒。也称为「白金」。
    • 拼音:bó
    • 名词 古时的一种狗。《广韵.入声.铎韵》:「猼,犬名。」
    • 名词 传说中的野兽。同「」。《集韵.入声.铎韵》:「猼,兽名;似人有翼。」
    • ,
    • 参见「猼且」条。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 古同“博”,博爱。

    • 拼音:bó

      (餺)

      bó ㄅㄛˊ

       1. 〔~饦〕古代的一种面食。

       2. (餺)

      详细解释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二]之读音。
    • ,
    • 参见「萝卜」条。
    • 拼音:bó
    • 名词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参见「僰人」条。
    • 拼音:bó
    • 形容词 马的毛色不纯。《说文解字.马部》:「驳,马色不纯。」
    • 形容词 引申为颜色杂乱或事务纷杂的意思。  【组词】:「斑驳」、「踳驳」、「舛驳」。
    • 动词 争辩事理,否定别人的意见。  【组词】:「反驳」、「辩驳」。《红楼梦.第五五回》:「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
    • 动词 载卸货物。  【组词】:「驳运」、「驳货」。
    • 拼音:bó
    • 名词 身体肩以下手腕以上的部位。近肩部分称为「上膊」,近手部分称为「下膊」。
    • 名词 泛指人的上身。如裸露着上身称为「打赤膊」。
    • 名词 晒乾的肉。通「脯」。《淮南子.缪称》:「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
    • 动词 分裂屍体。《左传.成公二年》:「弗听,杀而膊诸城上。」
    • 拼音:bó
    • 名词 金属打成的薄片。  【组词】:「锡箔」、「铝箔包」。《宋史.卷一零.仁宗本纪二》:「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饰佛像。」
    • 名词 祭祀时焚化的用纸。  【组词】:「冥箔」。
    • 名词 用细竹或芦草编成的养蚕器具。  【组词】:「蚕箔」。《齐民要术.卷五.种桑柘》:「比至再眠,常须三箔;中箔上安蚕。」注:「下箔障土气,上箔防尘埃。」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暮鸟已安巢,春蚕看满箔。」
    • 名词 帘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 古同“舶”。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 屋端板。

    • 拼音:bó

      bó ㄅㄛˋ

       ◎ 煎炒或烤干食物:“爆,火乾也,或作~”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 香气。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动词 跌倒。  【组词】:「踣地不起」。《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 动词 倒毙。《国语.鲁语上》:「纣踣于京。」
    • 动词 暴屍。《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1. 古同“钹”。

       2. 釜中沸水溢出。

       3. 化学元素“铍”的旧译。

    • 拼音:bó

      (鎛)

      bó ㄅㄛˊ

       1. 古代钟一类的乐器。

       2. 古代锄类农具。

      详细解释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名词 传说中的猛兽。《山海经.西山经》:「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
    • 动词 驳正、非难。参见「駮议」条。
    • 动词 矛盾、违逆。《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条奏越律与汉律駮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
    • 动词 辩论、提出异议。《汉书.卷八三.薛宣传》:「宣谓修三年服少能行之者,兄弟相駮不可,修遂竟服,繇是兄弟不和。」
    • 形容词 颜色杂乱。  【组词】:「斑駮」。
    • 形容词 杂乱。《荀子.王霸》:「粹而王,駮而霸。」
    • 拼音:bó
    • 形容词 香气浓郁。《集韵.入声.没韵》:「馞,香盛也。」
    • 拼音:bó
    • 形容词 不厚的。《诗经.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形容词 稀疏的。南朝梁.何逊〈入塞示南府同僚诗〉:「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
    • 形容词 贫瘠、不肥沃。  【组词】:「薄田」。
    • 形容词 微不足道。  【组词】:「薄礼」、「薄技」。
    • 形容词 卑贱。  【组词】:「出身微薄」。
    • 形容词 不敦厚。  【组词】:「刻薄」、「薄情」。
    • 形容词 不尊重。  【组词】:「轻薄」。
    • 名词 草木丛生的地方。《文选.鲍照.芜城赋》:「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
    • 名词 帘子。《礼记.曲礼上》:「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
    • 名词 姓。如明代有薄珏。
    • 动词 减轻、减损。《左传.成公十八年》:「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
    • 动词 迫近、接近。《文选.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动词 附着。《楚辞.屈原.九章.涉江》:「腥臊并御,芳不薄兮。」
    • 动词 侵入。《荀子.天论》:「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
    • 动词 鄙视。  【组词】:「厚此薄彼」、「妄自菲薄」。《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 副词 轻微的。《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
    • 形容词 1的语音。
    • ,
    • 参见「薄荷」条。
    • 拼音:bó

      xué ㄒㄩㄝˊ

       ◎ 土坚。

      其它字义

      bó ㄅㄛˊ

       ◎ 方言,垅:锄薯~。

      其它字义

      jué ㄐㄩㄝˊ

       ◎ 器物的裂缝。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参见「襏襫」条。
    • 拼音:bó
    • 名词 即鎛鳞。古代悬挂乐器、钟的横木上,用黄金涂饰,刻有龙图的金花。《说文解字.金部》:「鎛,鎛鳞也。钟上横木上金华也。」清.段玉裁.注:「然则横木刻为龙,而以黄金涂之,光华烂然,是之谓鎛鳞。」
    • 名词 古时锄头一类的农具。《说文解字.金部》:「鎛,……一曰田器。」《诗经.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汉.郑玄.笺:「钱,铫;鎛,鎒。」
    • 名词 乐器名。即大钟。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周礼.春官.宗伯》:「鎛师。」唐.贾公彦.疏:「鎛,如钟而大。」
    • 拼音:bó
    • 参见「餺飥」条。
    • 拼音:bó
    • 名词 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二人相对而坐,棋枰分十二道,棋子十二枚,六白六黑;相传是上古乌曹发明的。《说文解字.竹部》:「簙,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古者乌曹作簙。」参见「博戏」条。《楚辞.宋玉.招魂》:「菎蔽象棋,有六簙些。」
    • 拼音:bó
    • →磅礡
    • 拼音:bó
    • 参见「懪懪」条。
    • 拼音:bó
    • 参见「鹁鸽」、「鹁鸪」等条。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名词 肩胛骨。《说文解字.骨部》:「髆,肩甲也。」《后汉书.卷四二.东平宪王苍传》:「并遗宛马一匹,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
    • 拼音:bó

      bó ㄅㄛˊ

       1. 骨。

       2. 骨端。

      其它字义

      jué ㄐㄩㄝˊ

       ◎ 骨坚白。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名词 衣领。《诗经.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 动词 表明、暴露的意思。参见「表襮」条。
    • 拼音:bó
    • 参见「欂栌」条。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参见「盘礴」、「磅礴」等条。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bó
    • 名词 乐器名。即大钟。《仪礼.大射》:「笙磬西面,其南笙锺,其南鑮,皆南陈。」汉.郑玄.注:「鑮,如锺而大,奏乐以鼓鑮为节。」
    • 名词 锄田的农具。汉.刘熙《释名.释用器》:「鑮,亦锄类也。」
    • 拼音:bò
    • 名词 地名。商汤建都于此。约在今国内河南省商邱县。
    • 名词 国名。故城在今国内安徽省亳县。《广韵.入声.铎韵》:「亳,国名,春秋时陈地。汉为沛之谯县,魏为谯郡,晋为南兖州,齐为亳州。」
    • 拼音:bù
    • 名词 书写用的本子,或登记事物的册子。  【组词】:「帐簿」、「笔记簿」、「作文簿」、「点名簿」。《史记.卷一零二.张释之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汉书.卷八.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
    • 名词 文状、状子。  【组词】:「对簿公堂」。《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大将军长史急责广之莫府上簿。广曰:『诸校尉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 名词 笏板,古代上朝所持用的手板。《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秦宓传》:「宓以簿击颊。」
    • 名词 职官名。主簿的简称。《明史.卷一五八.吴讷传》:「父遵,任沅陵簿,坐事系京师。」
    • 动词 清查、列册登记。《魏书.卷二.太祖纪》:「自河已南,诸部悉平。簿其珍宝畜产,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
    • ,
    • 名词 用细竹或芦草编成的养蚕器具。《集韵.入声.铎韵》:「簿,蚕具。」
    • 名词 帘子。同「箔」。明.张自烈《正字通.竹部》:「簿,帘簿。亦作箔。」
    • 拼音:fá
    • 形容词 草叶盛茂的样子。《说文解字.艹部》:「茷,艹叶多。」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 ,
    • 名词 古代旌旗末端像燕尾的装饰物。通「旆」。《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唐.孔颖达.正义:「茷即旆也。」
    • 拼音:fèi

      pèi ㄆㄟˋ

       ◎ 狗发怒的样子。

      其它字义

      fèi ㄈㄟˋ

       ◎ 古同“吠”,狗叫。

    • 拼音:fó
    • 名词 佛陀的简称。参见「佛陀」条。《西游记.第八回》:「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
    • 名词 参见「佛教」条。
    • 形容词 如佛一般的仁慈、和气。  【组词】:「佛口蛇心」。
    • ,
    • 动词 辅佐。通「弼」。《诗经.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汉.郑玄.笺:「佛,辅也。」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佛肸,明代有佛正。
    • ,
    • 参见「仿佛」条。
    • 拼音:fú
    • 名词 衣装、衣裳的总称。  【组词】:「制服」、「礼服」、「便服」。
    • 名词 丧衣。如古代居丧的服制,以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五服。《魏书.卷八七.节义传.石文德传》:「文德祖父苗以家财殡葬,持服三年,奉养宣妻二十余载。」
    • 名词 丧事、居丧期间。《史记.卷一零七.魏其武安侯传》:「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
    • 名词 量词。计算中药服用剂量的单位。  【组词】:「他吃了三服药,病全好了。」
    • 名词 姓。如汉代有服彻。
    • 动词 穿着、穿戴。《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
    • 动词 吃、进食。《礼记.曲礼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史记.卷一零五.扁鹊仓公传》:「即令更服丸药,出入六日,病已。」
    • 动词 钦佩、顺从。  【组词】:「佩服」、「心服口服」。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 动词 使折服、使降服。  【组词】:「以德服人」。
    • 动词 担任、从事、承担。  【组词】:「服役」、「服刑」。《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 动词 习惯、适应。  【组词】:「水土不服」。《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 拼音:fú

      fú ㄈㄨˊ

       1. 道路上杂草太多,不便走。

       2. 治,清除。

       3. 古同“福”,福禄。

       4. 车蔽,古代妇女乘车不露于世,车之前后设障以自隐蔽。

       5. 纷乱:~离。

      详细解释
    • 拼音:fú
    • 参见「艴然」条。
    • 拼音:fú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fú
    • 名词 榑桑:传说中的神木,生长于日出的地方。《说文解字.木部》:「榑,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 拼音:fú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f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hù

      hù ㄏㄨˋ

       1. 虎豹一类的猛兽。

       2. 古书上说的一种像狗的野兽,腰以上是黄色,腰以下是黑色:“虎豹黄熊游其下,~玃猱戏其巅。”

    • 拼音:mù
    • 动词 广求、召集。  【组词】:「招募」、「募捐」、「募款」。《荀子.议兵》:「若夫招近募选,隆执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
    • 拼音:pà
    • 动词 恐惧、害怕。  【组词】:「贪生怕死」、「你怕不怕雷电交加的夜晚?」唐.杜甫〈丽春〉诗:「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 动词 担心、疑虑。  【组词】:「我怕你累着了。」、「我怕他别有用心。」
    • 副词 可能、或许、大概。表猜测。  【组词】:「这堆橘子怕有十来斤吧!」《儒林外史.第二六回》:「他怕不也有二十五六岁,他对人自说二十一岁。」
    • 副词 岂、难道。表反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我怕不要周全?只是关着财利上事,连夫妻两个,心肝不托着五脏的。」《老残游记.第五回》:「他再有个长短,这家业怕不是众亲族一分?」
    • 副词 如果、倘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三出》:「梅香,怕有赏春佳客来买酒,你与我安排了酒器,整顿则个。」《董西厢.卷五》:「可怜我四海无家独自个,怕得工夫肯略来看觑我么?」
    • 名词 姓。如唐代有怕善,宋代有怕籛。
    • 拼音:pāi
    • 动词 用手掌轻打。  【组词】:「拍手」、「拍掉灰尘」。《韩非子.功名》:「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 动词 照相。  【组词】:「他们商量如何拍一张好的相片,来参加摄影比赛。」
    • 动词 发、发送。  【组词】:「拍电报」。
    • 动词 巴结、奉承。  【组词】:「拍马屁」。
    • 名词 击打东西的器具。  【组词】:「球拍」、「苍蝇拍」。
    • 名词 乐曲的节奏。  【组词】:「节拍」。
    • 名词 量词。计算音乐节奏的单位。  【组词】:「半拍」、「这首儿歌每小节有四拍。」《旧唐书.卷一九零.文苑传下.王维传》:「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 ,
    • [一]之读音。
    • ,
    • 状词 形容拍击的声音。《红楼梦.第二一回》:「正犹豫间,湘云果在身后看见,一手摝着辫子,便伸手来『拍』的一下,从手中将胭脂打落。」也作「?」、「啪」。
    • ,
    • 名词 肩胛。通「膊」。《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
    • 拼音:pǎo
    • 动词 快走。  【组词】:「长跑」、「短跑」。
    • 动词 逃走、躲避。  【组词】:「跑掉」、「逃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 动词 往、到。  【组词】:「你们都跑这儿来了。」《老残游记.第二零回》:「我们都是齐河县人,跑到这省里,受他们这种气,真受不住!」
    • 动词 物体离开应当的位置。  【组词】:「风把我的帽子吹跑了。」
    • 动词 为某事奔走忙碌。  【组词】:「跑新闻」、「跑生意」、「跑码头」、「跑单帮」。
    • 动词 走运。《儒林外史.第二回》:「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着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
    • ,
    • 动词 兽用脚掘地。《西京杂记.卷四》:「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局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
    • 拼音:pò
    • 名词 脊椎骨两旁的肋骨。《仪礼.士丧礼》:「其实特豚,四鬄、去蹄、两胉、脊、肺。」《文选.张衡.东京赋》:「毛炰豚胉,亦有和羹。」
    • 拼音:pò
    • 参见「哱罗」、「哱息」等条。
    • 拼音:pò
    • 名词 人的精气。《说文解字.鬼部》:「魄,阴神也。」  【组词】:「精魄」、「勾魂摄魄」、「惊心动魄」、「失魂落魄」、「魂飞魄散」。《左传.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元.关汉卿《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套.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 名词 农历月初时始见的月光。通「霸」。汉.王充《论衡.譋时》:「月三日魄,八日弦,十五日望。」
    • 名词 月亮。唐.卢仝〈月蚀〉诗:「初露半个璧,渐吐满轮魄。」
    • 名词 酒渣、渣滓。通「粕」。《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 ,
    • 参见「落魄」条。
    • 拼音:pú
    • 参见「菩提」条。
    • 拼音:pú
    • 名词 植物名:(1)香蒲的简称。参见「香蒲」条。(2)菖蒲的简称。也称为「蒲子」。参见「菖蒲」条。(3)蒲柳的简称。参见「蒲柳」条。
    • 名词 地名:(1)春秋时卫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国内河南省长垣县境。(2)春秋时晋国属地。故地约在今国内山西省永济县。
    • 名词 姓。如清代有蒲松龄。
    • 拼音:pǔ
    • 形容词 广大的。《诗经.大雅.公刘》:「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 形容词 普遍。同「普」。《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拼音:pù
    • 参见「瀑布」条。
    • ,
    • 动词 水激飞。《文选.郭璞.江赋》:「挥弄洒珠,拊拂瀑沫。」
    • 名词 河川名。即瀑河,位国内河北省境内。
    • 形容词 迅疾的。  【组词】:「瀑风」、「瀑雨」。
    • 拼音:pù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yè

      字义:未详~

      是否常用字:否。

    • 拼音:zhuó
    • 名词 独木桥。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长彴压河心,白道连地尾。」宋.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略彴横秋水,浮图插暮烟。」
    • ,
    • 参见「彴约」条。
    • 拼音:zhuó
    • 名词 早熟的谷类。《广韵.入声.觉韵》:「穛,早熟谷。」《礼记.内则》:「饭:黍稷,稻粱,白黍,黄粱,稰穛。」汉.郑玄.注:「孰获曰稰,生获曰穛。」
名句 | 成语大全 | 宠物百科 | 杂谈 | 谜语 | 字典 | 词典 | 拼音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