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白描写猿啼情景诗句

1.李白有哪些著名诗句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盛唐大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后其一支谪居中亚碎叶(今前苏联境内的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条支都护府统摄),李白即降生于此。神龙初,李白随父逃归于蜀,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县)。

李白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比较复杂,兼有儒、道、游侠、纵横家的成分,而以儒、道为主,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

李白的政治理想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答孟少府移文书》)。但其避开科举,而隐逸于世,广为交游,以便名动京师,待朝请之。

其慕姜尚、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之风,且益加之。期为帝王之师,以建奇功,后便功成身退。

其思想为盛唐之产物。龚自珍曾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

(《最录李白集》)然而,正当其要有所为的时候,开元盛世已经过去,朝廷日趋腐化,社会酝酿着新的危机。 欲望极奢,而实现的希望却极涉茫,因此他对自己遭到打击的感受也加倍地沉重。

而每当遇到挫折和不平,他都爆发出强烈的愤慨,他对现存秩序的大胆批判和否定,往往有排山倒海之势。然而愤慨之余,又常想用隐居求仙、狂饮颓放来暂时解脱精神的痛苦,可见道家之批判现实与隐逸思想对其影响之深。

李白就是这样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的激烈思想斗争中度过了他的一生。 李白一生经历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四十二岁以前)。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同时“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

二十岁以后,他便漫游蜀中,登峨眉、赴青城。 这些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便“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开始一新的漫游和求仕的时期。足迹所及,几半中国。

并先后与元丹丘、孔巢父和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郯中。(二)长安三年(四十二至四十五岁)天宝元年,终因吴筠推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贺知章见其,叹为“谪仙人”,名动朝野。然玄宗只是用他来点缀太平,故其感到政治理想破灭。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其蔑视帝王权贵的傲然作风,终为人所不容,故其再度出山。“五噫出西京”,三年翰林,使他认识到了统治访华团的腐朽和现实政治的黑暗,故开始写出一些抒发愤懑,抨击现实的诗篇。

(三)再度漫游(四十五至五十五岁)。“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白出京至洛,遇杜甫,至汴州,逢高适,三人同游梁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李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间,“归来无产业,生事如飘蓬”,其生活十分窘困。

且因天宝年间政治的日益黑暗,其心情也十分悲愤:“摧残槛中虎,羁絏鞲上鹰”,但他相信自己“才力犹可倚,不愧世上英”,所以他揭露现实的作品愈来愈多,反抗精神也愈来愈强,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显著特色。(四)不幸的是年(五十五岁至卒)。

安史乱起,隐于庐山。 永王璘起兵,军过浔阳,辟他为幕府,后因璘而下狱,并被流放夜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途中,遇赦依当涂令李阳冰。

李光弼讨史朝义,其请缨杀敌。安史之乱期间,李白诗歌和杜甫一样,被看作爱国精神的体现。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生写诗很多,但“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李阳冰《草堂集序》)。

今《李太白集》收其诗九百余首,《全唐诗》编其诗二十五卷。他的计以古体和绝句数量最多,成绩也最大。

律诗较少,七律更少。古体诗中,乐会诗就占一百四十九首。

这些乐府诗虽多仍乐府旧题,但内容却多即事兴慨,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如《战城南》、《将进酒》、《行路难》、《梁甫吟》等皆是。这些诗和他著名的《古风》五十九首,以及他的七言长篇歌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合在一起,构成了标志白李诗歌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中有的抒写怀抱、有愤慨政治的黑暗,有的表现对动乱时局的忧虑,还有一些关心体贴妇女的作品,而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慨叹政治失意的作品,感情奔放,如泻江河,不辨?澹钅芊从乘男郧楹头绺瘛K股朴谟镁涞男问奖硐趾钌钪康母星椋纭端兔虾迫恢懔辍贰ⅰ对袈住贰ⅰ对绶 椎鄢恰贰ⅰ抖雷赐ど健返龋绕涫瞧呔缘每∫萜鳎尤莶黄龋绯鎏烊唬院屯醪洳⒓萜肭 ،刑凭ءA硗猓奈迓梢蚕缘闷狭鞫⒐牌踊胱场⒉痪信级浴⒈鹁咭桓瘛6岣坏南胂螅蟮ǖ目湔牛苛业氖闱椋逍碌挠镅杂止钩闪怂¸璧亩烙刑厣£允境鏊笆¡⑸Ъ昂何毫¸璧墓αΑI较昙评钛舯恫萏眉颉贰⑻品洞Õ 诽谱笫耙藕擦盅坷罟Ð履贡贰S小独钐准罚逋蹒ؼⅰ? 古风(其一) 【题解】 本篇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论诗之诗。 诗中回顾了《诗经》、《离骚》以来中国诗歌发展的趋向,以及政治兴衰与文风变化的关系;赞美上古淳朴政治在当代的复兴,表达了盛唐文人趁时而起的共同理。

2.描写猿的诗句有哪些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李白《长干行》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刘长卿《新年作》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马戴《楚江怀古》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9。

3.描绘李白梦游天姥山的情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①,迷花倚石忽已暝。 ①“千岩万转”疑为“万壑”之误。

李白《送王屋山人》诗云:“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可证。但各本皆作“万转”,不敢妄改。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裳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兮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①,迷。

①此句《河岳英灵集》作“暂乐酒色凋朱颜”。 这是一首描写梦游天姥山的诗,杂用四、五、六、七言句,句法错落有致。

转韵至十二次之多。或两句一韵,或三句一韵,或四句一韵,或五句一韵。

韵法亦变化多端,或逐句押韵,或隔句押韵。这是李白的典型作品。

因为全诗以七言句为主,故一般选本都编入七言古诗或七言歌行类。 诗题据《河岳英灵集》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近代版本都已省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前者说明是“别东鲁诸公”,可知是在离开齐鲁,正要南游淮泗的时期所作。当时听到有人夸赞越中(今浙东)天姥山风景之奇,因而中心向往,居然梦到天姥山去游览了一番,醒来就写出了这首诗,并且把它作为向东鲁几位朋友的告别辞。

诗的内容是“梦游天姥山”,诗的作用是“留别”。要了解这首诗,必须把它的内容和作用联系起来;为什么作者要把一首记梦诗作为告别辞?这首诗与告别朋友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因为韵法与思想程序有参差,这首诗不宜按韵法来分段。

现在我们按思想程序把它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开头四韵十句,这是全诗的引言。第二段从“湖月照我影”到“失向来之烟霞”共五韵二十八句。

这是全诗的主体,描写整个梦境,直到梦醒。以下是第三段,二韵七句,叙述梦游之后的感想,总结了这个梦,作为向东鲁朋友告别的话。

李白在好几首诗中,向往于蓬莱仙界,希望炼成金丹,吞服之后,飘然成仙,跨鹤骑鹿,远离人世,遨游于神仙洞府。但在这首诗中,一开头就否定了瀛洲仙岛的存在。

他说:航海客人谈到瀛洲仙岛,都说是在渺茫的烟波之中,实在是难以找得到的地方。可是,越人谈起天姥山,尽管它是隐现于云霓明灭之中,却是有可能看见的。

这四句是全诗的引言,说明作此诗的最初动机。“瀛洲”只是用来作为陪衬,但却无意中说出了作者对炼丹修仙的真正认识。

“信难求”这个“信”字用得十分坚决,根本否定了海外仙山的存在,也从而否定了求仙的可能性。然则,李白的一切游仙诗,可知都不是出于他的本心。

连同其他一切歌咏酒和女人的诗,都是他的浪漫主义的外衣。杜甫怀念李白的诗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已把李白当时的情况告诉我们了。

他是“佯狂”,假装疯疯癫癫。他这种伪装行为,在杜甫看来,是很可哀怜的。

因为杜甫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下面更明白说出“世人皆欲杀”,这也不是一般的夸张写法。可以想见,当时一定有许多人憎恶或妒忌李白,或者是李白得罪了不少人,而杜甫呢,他是李白的朋友,他对李白的行为即使不很赞同,但对李白的天才却是佩服的,所以他说“吾意独怜才”。

第三韵四句是概括越人所说天姥山的高峻。它高过五岳,掩蔽赤城。

赤城是天台山的别名。天台山已经很高了,对着天姥山,却好像向东南倾倒的样子。

四万八千丈,当然是艺术夸张,珠穆朗玛峰也只有八千八百四十多公尺高,因为听了越人的宣传,我就想去看看。谁知当夜就在梦中飞渡镜湖(在今绍兴),再东南行,到达了天姥山。

“吴越”在此句中,用的是复词偏义,主要是“梦越”,为了凑成一句七言诗,加了一个“吴”字。 第二段,全诗的主体,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所见所遇。

文辞光怪离奇,显然是继承了楚辞的艺术传统。作者告诉我们:他飞过镜湖,到了剡溪(今嵊县),看到了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游宿过的地方。

湖泊里有渌波荡漾,山林中有猿啼清哀。他也仿效谢灵运,脚下趿着为游山而特制的木屐,登上了高山①,迷。

从此一路过去,到了天姥山。走在半峰上,就看到海中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声。

经过了许多崎岖曲折的山路之后,正在迷途之间,天色忽已暝暮。这时听到的是像熊咆龙吟的瀑布之声,看到的是雨云和烟水。

这种深山幽谷中的夜景,别说旅客为之惊心动魄,就是林木和峰峦,也要觉得战栗。这时候,忽然又遇到了奇迹,崖壁上的石门开了。

其中别有一个天地,别有一群人物。他看到许多霓裳风马的“云之君”和鸾凤驾车、虎豹奏乐的“仙之人”,不觉吓了一跳,蓦然醒来,只看到自己。

4.李白写的形容悬崖绝壁古诗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诗中诸多的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其境界之阔大,确非他人可及。正如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所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李白写的形容悬崖绝壁古诗有哪些

1. 《蜀道难》 唐代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攀援 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 《望庐山瀑布》 唐代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3.《早发白帝城 》 唐代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唐代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5. 《梦游天姥吟留别 》 唐代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描写猿的古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李白)

兴州出行》苏颋

危途晓未分,驱马傍江濆。

滴滴泣花露,微微出岫云。

松梢半吐月,萝翳渐移曛。

旅客肠应断,吟猿更使闻。

《寄紫阁隐者》张籍

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

有人时得见,无路可相寻。

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

唯应采灵药,更不别营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