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花仙子的诗句

1.形容仙子的诗句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长恨歌》唐,白居易霜叶停飞,冰鱼初跃,梅花犹闷芳丛。剪酥装玉,应为费天工。

争奈江南驿使,征鞍待、一朵香浓。凭谁报,冰肌仙子,闻早驾飞龙。

——《满庭芳·霜叶停飞》唐,葛立方一片笙箫,风过彩云低。疑是蕊宫仙子降,翻玉袖,舞瑶姬。

——《江城子·绿阴庭院燕莺啼》元,元好问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秦妇吟》唐,韦庄织女初秋渡鹊河。

逾旬蟾苑聘嫦娥。蓬莱仙子今宵降,前后神仙引从多。

——《鹧鸪天·织女初秋渡鹊河》宋,无名氏因念邃馆香闺,玉肌花貌,有盈盈仙子。——《念奴娇·凌空宝观》宋,蔡伸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

仙宫一闭无消息,遥结芳心向碧云。——《仙女词》唐,杨衡柳条金嫩不胜鸦,青粉墙边道蕴家。

燕子不来春寂寞,小窗和雨梦梨花。——《记仙女三绝》宋,董嗣杲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

阮郎何事不归来,嫩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天仙子·洞口春红飞蔌蔌》唐,和凝金粟如来出世,蕊宫仙子乘风。

清香一袖意无穷。洗尽尘缘千种。

——《西江月·金粟如来出世》 宋,辛弃疾烛影摇红玉漏迟。鹊桥仙子下瑶池。

倾杯乐处笙歌沸,苏幕遮阑笑语随。——《鹧鸪天·烛影摇红玉漏迟》宋,无名氏罗盖轻翻翠,冰姿巧弄红。

晚来习习度香风。疑是华山仙子、下珠宫。

——《南歌子·罗盖轻翻翠》唐,姚述尧江南尽处,堕玉京仙子,绝尘英秀。彩笔风流,偏解写、姑射冰姿清瘦。

笑杀春工,细窥天巧,妙绝应难有。丹青图画,一时都愧凡陋。

——《念奴娇·江南尽处》宋,辛弃疾河汉湛秋碧,玉露暧瑶空。太清仙子,飘渺飞佩响玲珑。

暂驭青鸾紫凤,来玩十洲三岛,旌旆卷芙蓉。身在大江表,名系绛霄宫。

——《水调歌头·河汉湛秋碧》 宋,王质湖光湛碧。亭亭照水芙蕖拆。

绿罗盖底争红白。恍若凌波,仙子步罗袜。

如今霜落枯荷折。——《醉落魄/一斛珠》 宋,张抡 (没有释义,都是些很偏的诗句,很抱歉)。

2.描写仙子的句子有那些

《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里面都是,还有译文: 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传说洛水神灵的名字叫做宓妃(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

于是就模仿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也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 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翻过伊厥山,越过轘辕山,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

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车马都很疲乏了。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

我在树林中安然悠闲地走着,放眼欣赏洛水美丽的景色。忽然,感到心神受到震撼,思绪飘到了远方。

猛一抬头,看到一幅奇异景象: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于是忙拉住随从问道:“你看到那个女子了吗?她是谁啊?真是太美了!”随从回答:“臣听说洛水的神灵叫做宓妃,那么,君王见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很想听听。”

我说:“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靠在身边,右面有桂枝遮蔽阴凉;她正卷起衣袖将洁白细腻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灵芝。” 我深深地爱慕上了她的贤淑和美丽,心情振。

3.形容仙子的古诗句有哪些

1、九天仙女下凡尘——明 唐寅 《女人》 2、玉童仙女无见期——唐 王勃 《相和歌辞·江南弄》 3、水宫仙女鬬新妆——宋 张耒 《对莲花戏寄晁应之》 4、仙女凤楼期——唐 李乂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5、踟蹰仙女处——唐 储光羲 《官庄池观竞渡》 6、若不随仙作仙女——唐 顾况 《险竿歌》 7、仙女出游知远近——宋 晏殊 《渔家傲·叶下鵁鶄眠未稳》 8、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10、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1]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4.形容仙子的古诗句有哪些

1、九天仙女下凡尘——明 唐寅 《女人》

2、玉童仙女无见期——唐 王勃 《相和歌辞·江南弄》

3、水宫仙女鬬新妆——宋 张耒 《对莲花戏寄晁应之》

4、仙女凤楼期——唐 李乂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

5、踟蹰仙女处——唐 储光羲 《官庄池观竞渡》

6、若不随仙作仙女——唐 顾况 《险竿歌》

7、仙女出游知远近——宋 晏殊 《渔家傲·叶下鵁鶄眠未稳》

8、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10、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1]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5.形容紫藤的诗句

《都尉山亭》

年代: 唐 作者: 杜审言

紫藤萦葛藟,绿刺罥蔷薇。

下钓看鱼跃,探巢畏鸟飞。

叶疏荷已晚,枝亚果新肥。

胜迹都无限,只应伴月归。

《伤宅》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

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

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