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帮我找一些其中有诗句的排比段排比诗:以排比句式贯串全诗的,才算是排比诗或排句诗。 排比,是从古及今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排比句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邶风"拍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如《木兰诗》中有“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韩愈的长篇五古《南山诗》用了排比五十多句。排比诗,是在同一首诗中全用结构相似、义意相关的排比句。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天童山中月夜独坐 [清]"易顺鼎 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 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 此时闻松声,此时闻钟声, 此时闻涧声,此时闻虫声。 这首诗前两句和后两句都是排比句。短短四句,的天童山月夜皎洁明净的自然环境和诗人宁静悠远的心态巧妙地结合起来,颇具禅趣。 清朝初年,有一些原来高喊民族气节的官吏,看到局势稳定,纷纷投靠清廷。 有人作过一首讽刺诗云: 满洲衣帽满洲头,满面威风满面羞。 满眼干戈满眼泪,满腔忠忿满腔愁。 。 2.关于宁波天一阁的导游词,急求,悬赏10分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 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 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天一阁面积约2.6万平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 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 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 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